|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满腹经纶之“老伙计”——乡村“名人”列传系列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ywx1111 发表于 2018-11-22 17:4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yywx1111
2018-11-22 17:48:02 7215 0 看楼主
满腹经纶之“老伙计”

作者:丁楠

    老伙计是一位张姓老者。在乡下,没有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前,一年到头,只要不刮风下雨,人们都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但见他身背粪箕,手持粪扒,行走在乡间路边,埋头捡拾着粪便,他就是人们嘴里常提及的“老伙计”。
    说起老伙计这个称谓,是源于他待人热情,非常随和,逢人都能主动打招呼,即便是不认识的,只要你是男性,他会冷不丁一句“伙计忙啥呢?”久而久之,人们见怪不怪,便已“老伙计”称呼他,而他很乐意这种称呼。
    最初知道老伙计,是在一年的夏天。这天中午,天气炎热,人们都躲在池塘边的大树下乘凉,人堆里,一位头发花白,脸膛瘦削而黝黑的老者,正在那里说着什么,引得人们一阵阵哄笑,待我们凑过去的时候,老者起身要走了,一会儿,枯干瘦小的身影消失在人们的啧啧称赞声中。
    于是,人们对其又进行了一番热议,从他们的议论中,大致理清点头绪。原来,这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老头,可是大有来历:在解放前,他家绝对算得上大户,良田百亩,骡马成行,生活富足自不必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读于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一所公立中学教书,两年后,又被抽调到邳县党部工作,后改任邳县教育科科长,到解放战争爆发前,他弃官返乡,过起了隐居生活。其间,当时的国民党方面,多次派人来请他出山主政,他都婉言拒绝;还多次凭借自己在工作中建立起的人脉及影响,多次营救被国民党方面抓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正及于此,他在解放后,也没有受到多少冲击。
    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前,人们都要参加生产队里的生产劳动,靠挣工分吃饭。而那些年岁大一点的人,只能干一些比较轻的体力活,挣的工分自然少些。到年终分配的时候,所得粮食或钱款也相应少些,所以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人家,粮食不够吃的。有些人不得不想点办法多挣工分,比如,捡粪,薅草,交到队里,按斤重换取工分。而老伙计就属这种人,加上自己勤快,肯吃苦,在别人休息时,自己却要冒着酷暑寒冬,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我们与他接触,是得知他会讲故事之后。
    在农活较忙的时节,大人们都去田间劳作,而我们这些不能下地挣工分的孩蛋子也不能闲着。那时,家家户户都会饲养一些诸如猪羊之类的家畜,让我们跟着生产队的饲养员,把各家的猪羊赶到大沂河里放牧。其实,我们还是很乐意做这件事的,因为,我们只要把猪羊赶到河边,剩下的就是尽情地玩耍,摸鱼虾,打水仗,在树下玩游戏……那叫一个自在。当然,我们最最高兴的还是听老伙计讲故事。每天中午前后,老伙计几乎准时出现,我们跟他讲好的条件,家畜的粪便都给他捡拾,他负责给我们讲故事。
    老伙计腹中的故事迭出不穷,寓言童话,狐仙鬼怪,乡间奇闻,历史轶事……可谓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短到一袋烟的工夫,长到几天讲不完,什么狐仙报恩,姊妹易嫁,张廷秀赶考,千里走单骑……他讲的眉飞色舞,我们听的热血沸腾。有时,他还会把一些故事中的人物放在当下,说某某村,某某人,在某某时间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我们听了都信以为真;有时,他会大段大段地在那背诵一些我们听不太懂的古诗文,我们问他时,他会告诉我们诸如诗三百,离骚,唐宋八大家之类的话。他说,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你们以后要多学习,等你们长大了,自然就知道我今天说的这些了。
    我不知道我的伙伴们是否还记得老伙计当年讲过的故事和说过的话,至少,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他当年所讲的故事,都在我以后的学习和阅读中,找到了答案,也自然明白了他所说的那些话的深刻含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实行实行改革开放,老伙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多次参加邳州政协会议,并被选为政协常委,参与县志修订编写工作。
    1995年秋,老伙计寿终正寝,享年88岁。
   (文字来源于“邳州图话”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离线
版主

查看:721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