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菜邳州味◎“尖椒炒㸆鱼”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这个位于苏鲁交界处富庶美丽的县级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址遍布——梁王城、大墩子都是著名的文化遗址,刘林遗址更被誉为江苏省六千年文化之根。 邳州地处黄河淮河之间,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雨量充足。 邳州地形主体为平原洼地,境内河流纵横,按流向归宿分为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两千零八十八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干支河流达四十余条。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邳州大小河流水质逐渐改善,绿水青山的邳州,是各种鸟类嬉戏生息的乐园。 邳州是人口大县,195万勤劳能干的邳州人凝心聚力谋发展,很多人把生意、事业做到了地北天南。 团聚的日子总是很短,这不,春节过了,又到了告别家乡、亲人的时间。 走南闯北的邳州人,如果离开家乡时间稍长一点,他们的行囊里装再多的东西也一定要给这样一道菜留下位置,这道菜的名字叫“辣椒炒㸆鱼”。即使走得匆忙,来不及炒制,他们也一定会带走一些家乡的㸆鱼和辣椒。 在邳州,辣椒炒㸆鱼是最接地气、最受欢迎的一道家常炒菜。万家灯火万家情的邳州,每一盏温暖的灯火中,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大同小异的炒制方法。 邳北一带,土灶地锅沂河小鱼,做出的是最让邳州人怀念的最地道的辣椒炒㸆鱼。 邳州㸆鱼产自邳州大大小小的河流,最好的㸆鱼出自骆马湖、沂河、运河。好水质生好小鱼,好小鱼㸆出好㸆鱼。 银杏湖公园,沂河邳州风光最美的一段。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曾和他的一众得意弟子“浴乎沂”,畅谈“治大国如烹小鲜”。 沂河是连通苏北鲁南的一条大河,发源于山,一路迤逦南下,而终东归于大海。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千年河水流不尽,代代渔民使渔船。 小鱼生于浅水。邳州大大小小的河流汪塘,到处是它们的天堂。 枯水季节,撒网可以捕得大量小鱼;平常时节,地笼、抬网才是捕捉小鱼的利器。 一笼一网数不尽,邳州何处无小鱼?这些充满活力的小鱼,奉献给邳州人的,是一道独特绝美的佳肴。 邳州人吃的这种做㸆鱼的小鱼,多是繁殖力强、长不大的鱼,长度一般在2——4厘米之间。鲜活的小鱼出水后,首先要一个个择去肚肠,这是一件非常吃力累人的工作;然后要用清水洗两遍,以确保干净卫生。 最后一步是“㸆”制。择好后的小鱼有两种“㸆”法。 一种是放置在阳光下自然晒干,也叫“生㸆”,因为腥味较重,口感欠佳,现在已经少有人做。 一种是用农村土平锅、鏊子文火慢烤,等这些鲜亮的小鱼儿被烤得通体泛黄,“嗞嗞”冒油,散发出微微鱼香,这锅㸆鱼才算制作成功。这种做法,称之为“熟㸆”。“熟㸆”鱼才是邳州人最爱吃的㸆鱼。 邳州人什么时候开始吃㸆鱼的,没有人说得清楚;邳州人只知道,一代代耳濡目染,尖椒炒㸆鱼早已融入了血液,最能挑动食欲、最能诱触思家怀乡的那根情弦。 尖椒炒㸆鱼当然少不了辣椒,辣椒的选择也尤为关键。“大铃壳”辣味过轻,味同菜椒;川辣椒辣味太重,难以老少咸宜。邳州人喜欢的还是辣味适中的本地线椒和朝天椒。 邳州的尖椒炒㸆鱼可谓“五毒俱全”的一道菜,“葱姜蒜花椒”作为配料必不可少,喜欢干红辣椒香味的,还要加少许干红椒。 一般的做法是:热锅凉油,待油热后放入干红椒、花椒、姜末,炒出香味;然后放㸆鱼煸炒,改小火;待锅中起小泡沫,放入切好的鲜辣椒、蒜粒,翻炒均匀,倒入少量生抽;接着加少许水,盖锅盖少焖一下;最后加入适量盐、味精、鸡精翻炒出锅。一道“鲜辣咸香”的邳州名菜——辣椒炒㸆鱼就这样诞生了。 日子红红火火,富而美的邳州阔步向前。 “红绿黄白”、“鲜辣香咸”,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辣椒炒㸆鱼,是邳州人最普通的一道家常菜,却是在外打拼的邳州游子们最深的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