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孩子教育这一重大问题,我们该听谁的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413191962 发表于 2019-3-9 17:2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413191962
2019-3-9 17:28:31 4319 0 看楼主
比来,我的一个伴侣来找我:
她跟老公比来一直在暗斗,暗斗的点是:要不要给孩子上早教。
她老公说:上什么早教,交的都是智商税。
她呢,因为了解到那家早教机构还不错,于是想把孩子送去这个早教机构。
”不就是唱个歌,跳个舞,玩一下,其他还有什么用?你家里也可以做啊。“
而她觉得,早教的意义并不止于此,而是让孩子进入学习的状态。
他老公一听就不乐意了。
什么!这么小就让孩子学习,你不是疯了吧。
于是,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

她来问我意见。



我对于早教的看法是:许多早教机构,收的确实是智商税。但是也有一部分早教机构,如果认可程度特别高,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裨益的。可以先学习一段时间,再做结论。
她说,该如何说服老公呢?
我说,好好谈吧。没有为教育问题和老公吵过的女人,不足以谈人生。

中年夫妻,吵架最多的,绝不是什么感情问题啊,生活琐事啊,最多的,必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感情问题可以分开,生活琐事有答案。唯独是教育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夫妻双方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接受了不同的教育,价值不雅观念也会有所不同。
那么面对孩子教育这一重大问题,我们该听谁的呢?

孩子教育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很多不懂教育的父母因为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误了孩子的一生。



当我们做了父母以后,教育孩子的理念往往都是本身的人生理念,或者是一些未完成之事的继续。比如奋斗型父母,一般崇尚精英教育,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安闲型父母,一般喜欢顺其自然,不希望孩子活得太辛苦。持有这样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的两个人组合假体以后,势必会在生活中面临各样的冲突。这都是价值不雅观的问题,不必用对和错来解释。
其实,一直以来,我跟老公的教育不合点,都很明显。
基本上,从孩子上早教开始,就一直争吵。
不合的点在于:什么时候学习?要不要学习?
我跟老公从小接受的教育情况不同。
他是本地乡镇小学的优等生,据说因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后来去了镇中心小学,没有接受过补课,也不知道兴趣班是什么,从小到大,在他口中,是天上掉下来的“优等生”。
我住在市中心,一直到现在,都是市里的学区房,最好的小学和初中就在附近,每个周末跟同学骑着自行车去上兴趣班,参加各类表演,非常努力、非常刻苦,一路都咬着牙前进。
所以,他的思想理论中有一套:孩子的成长不能给予过多的压力。四五岁的年纪,就该吃吃喝喝玩玩。
他经常搬出他小时候那一套:我小时候还种田呢,上的也是村里的小学,我妈从来不给我上兴趣班,现在也混得不算差吧。

我不认为。



我觉得从小努力拼命的孩子,是一种天然的品质,许多时候,不是为了结果,光是过程中的足够坚持,就值得赞赏。
但我懒得说他,因为听起来他论好像是理论正确。
他自然更认为,我父母对我从小的精细化教育,最后也不外是让我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一直到比来一段时间,他发现:
孩子会弹钢琴了,能看懂五线谱了,并且能弹奏出简单的曲子;
能够本身说英语了,碰到外教,能够简单对话;

会开始本身阅读,并且识字量越来越大。



他才慢慢有所转变,或许,学习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你以后是否有一个看上去足够丰满的生活,而是你内心接洽这个世界的能力,和抗击生活的风险。
我承认我有焦虑,但我并不觉得我在“贩卖焦虑”,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命题。我只是输出我本身的不雅观点。
就比如一场答辩,我站在“孩子要好好学习”这一边,那么我输出的所有论据,自然是为我的不雅观点办事的。
但说到底,父母与孩子的匹配度,最为重要。
标的目的是确定的: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大对社会有益,小对本身无愧。
精英化教育的本质,并不是非得让孩子成为精英,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还不错的普通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让她学习英语的本质,是未来想查阅国外文献的时候,不会一脸懵。希望孩子在出国的时候,不至于对着一堆英文不知所措:不知道去哪里旅行,出门问路还需要依靠软件,到了名胜古迹,先查一查单词。
我让她学习钢琴的本意,并不是成为钢琴家;让她学习小提琴,也不指望她以此谋生。希望她未来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有人问她:能够给大家展示什么才艺,她不至于吞吞吐吐不知道做啥。
我希望她就像本身的宝藏女孩,可以低调,但一身才气。不需要去炫耀,但也从不会因此感到自自卑。

我经常鼓励她的是,宝物,你有没有发现本身比以前进步了许多。



孩子也知道,妈妈就算怀着身孕,也带她去弹钢琴,真的不是因为闲,而是希望和她一起进步,一块成长。
她哪怕英语比赛上台一脸懵,被淘汰出局,我也会觉得:不妨,是一种进步。
孩子成长的本质,过程即结果。为了让我和老公达成共识,我只能拼命让孩子的进步,成为一个正确命题。
每个家长的教育模块里,都有本身的答案。
但我的答案是:努力一点,哪怕不成功,也没有遗憾。
哪怕现在有可能面临大学区趋势,学区房可能成为过去时,你花过的钱可能没那么有用了。
可是,努力过,就不遗憾。
而我也只是希望让孩子看到:通过本身的努力,拥有一个还算不错,且不后悔的人生。就已经足够。
对于教育问题,我写不出“孩子,给你自由,更重要”之类的华丽的鸡汤,我只想成为一个接地气的母亲。
付出感没有让我有任何损失,我只觉得,既生则好好养育。
我也明白,与老公的教育不合会一直存在。
但彼此共同努力的标的目的,是一样的:

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



图片源于网络
适当焦虑、适当压力,对于孩子,没有坏处,对于家长也没有坏处。
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孩子,因为年少时的不够努力,而后悔;当然,我也不希望,我今天的不努力,成为未来的遗憾。

父母之间存在教育不合,并不足以造成亲子教育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夫妻两人把本身的意见、包罗对彼此的不满和抱怨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能跟本身“同仇敌忾”,从而达到“赢了”的目的。

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是有选择的,这是无意识呈现的行为,孩子某些行为会因家长的教育得当而改善,某些行为却屡教不改,这就可以检验你和丈夫的哪些行为对孩子有效。留下你有效的教育行为,将无效的教育行为去掉并寻找新的教育方式代替。

如果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夫妻双方不合很大,是如何处理的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413191962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31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