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夕阳醉美:获根雕金奖的袁宗保白叟(作者:陈景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6-25 20:4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6-25 20:40:53 3366 0 看楼主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根雕在古代已具有必然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珍爱。

邳州邳城汤家村袁宗保1944年1月出生,本年75岁了。他五年前在河边捡到一个树根,伴侣帮他把树根抬回家,然后等风干了,把树根做了一个根雕,从此喜欢上了根雕。他的根雕作品《狗年大吉》去年在湖北荆州第三届全国老年才艺大赛中获得金奖。退休近20 年来(57岁时提前退休),袁宗保在根雕中找到了生活乐趣。

6月24日,笔者坐着李斌的私家车慕名去采访。和邳州速读联络站黄兴洲、栗洪民、周峰、马其亚、李斌、胡敏等人来到邳城汤家村袁宗保的家中,只见家中随处可见根雕作品,有动物、人物,也有一些故事性作品。瞪着大眼睛的小狗、活灵活现的蛇和龙……原本是枯木的树根,在75岁袁宗保白叟的双手之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很多作品备受保藏者的青睐。

一般根雕材料到了手上,基本脑中就有了最终的模样,只需要稍作处理就可以了,根雕好不好,主要在选材,选材好,就成功了一半。“根雕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袁老拿起一根看似普通的木头说,这些都是他从山沟或河床地带捡来的,树根捡回来时大都带有树皮和疤痕,也有裂痕,裂痕中还有沙子和石头,这些都需要清理。袁老的100多件根雕中,有些就是为了清理这些沙子或石子而本身动手制作的。有时制作好后,伴侣来到家里看好,就送给了伴侣。邳州速读联络站里就有他的两件根雕作品。

“我在乎形似,也在乎神似,树根像什么就加工成什么。”袁老在柴火堆旁边,他拿起一个树根准备做一个“睡美人”的作品。



在选材上,从山坡上、道路旁、河边拣;从农家的柴火堆和园林丢弃的桩头、废根中挑选。袁老很喜欢椿树根,椿树硬,用它雕刻,不变形。

袁老在5年前就喜欢艺术,也有做木工和绘画的功底,根雕对他来说就比力容易上手。“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袁老抚摸着一个个根雕作品说,根雕是一件沉静专一的事,开始看不出什么,要去发现,要慢慢打磨,然后它就会呈现出引人注目的美。

喜欢上根雕五年来,袁老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很多人问我,七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能每天充满活力,我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袁老说,捡拾树根,打磨树根,就是体能的熬炼,不雅观察树根,创作树根,又是脑力的熬炼,体力和脑力都在活动,人就会精神饱满。

现在,每当看到这些作品,他都会想起这是在哪找的树根,原先是个什么样子,最终亲手又怎样为它定型……如今,根雕俨然已经成为他生活经历的纪念品。他说:他已经把根雕艺术当做了生命的一部分,未来还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36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