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传奇‖徐州的马四爷,响水流的马二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自知则知之 发表于 2022-6-4 17:3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自知则知之
2022-6-4 17:37:39 6264 7 看楼主
乡村传奇‖徐州的马四爷响水流的马二板

整理/响水流

题记——

每片土地都有故事,每个村庄都有传奇。来吧,我有烟酒,你有沉淀的记忆;我们一起透过岁月的云烟,去把那些鲜活的人事留传。



废弃的老石磨
江苏有响水县,邳州有响水流村。“响水流”之为村名,绝对是诗意满满。

响水流村紧靠武河,是铁富镇一个古老的村庄。

在响水流村听老年人谈过去、谈那些已经作古的人物,有一个名字绝对是绕不过去的——这个名字谈到者之多、谈到者之津津乐道,由不得你不发生浓浓的兴趣,甚想深入挖掘、细探究竟。



位于沂河武河西的响水流村
这个名字,响水流村人多戏称“马二板”,民国期间徐州四道街一带人多尊称“马四爷”。

这个人晚年在响水流生活期间留给村里人的印象是:身材瘦小,衣着整洁,有时穿长衫,挂老式怀表,挂自来水钢笔,戴礼帽,戴眼镜,拄文明棍,见人微笑,说话和善,气度儒雅;一派十足的民国绅士风范。

现今的响水流村,“冯胡刘张马”是户数、人口较多的五大姓。马家人祖辈自官湖迁居响水流村是带着手艺来的,这手艺就是“铸鏊子”。在家家户户推磨烙煎饼的年代,响水流村马家的“鏊子”远近闻名,畅销方圆数十、上百公里。



生铁鏊子很少有人用了
马二先生自小就生活在“铸鏊子”作坊里,十岁左右就开始在作坊里帮忙,烧火、拎东西。小时候的马二先生身材瘦矮,十四岁那年和大哥一起抬铁汁,因为力气不济弄洒了铁汁;暴躁的父亲一铁棍打去,那背立刻被烫伤并肿了起来。

当天,少年马二先生就离家出走了。他先是在运河一代流浪,给人打短工,挑水浇菜,干杂活;16岁那年流浪到碾庄,被碾庄徐家收留。徐家祖辈相面算命,少年马二先生开始给徐老仙牵骆驼,四处帮人算命相面。官员的司机多会做官,这算命的跟班肯定也不简单。耳濡目染,马二先生学会了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那也就是眼珠一转。19岁那年,他和徐老仙来到临沂游历。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带走了临沂戏曲名角张桂兰。临沂不敢呆,邳县也觉得不安全,他们跑到了徐州,在下淀租房生活。张桂兰带出来的钱很快花光了,马二先生最初选择的营生是在下淀一代贩卖青菜。这卖菜生意毕竟收入微薄,生活艰辛。张桂兰重操旧业,开始在徐州的戏院挂牌唱戏。马二先生惴惴不安,觉得临沂人很快会寻来。他选择了分手离开。

二十露头岁的马二先生当时在徐州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算命相面,他也不精,没有名气,也哄不来几个铜板;出力干活,他也不行——二十出头了,还是一米五多一点,身板瘦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徐州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想吃饱饭真的是很艰难。当时徐州黄河沿、四道街一代聚集着各个阶层的人物、各色人等,在那讨生活。跟着徐老仙的几年马二先生毕竟积累了丰富的江湖阅历和经验,他开始在黄河沿牌楼坝子街一带夹碗掷骰子。一天下来,时常能弄够一天吃饭的钱。

街面上赌博,免不了和巡警打交道。“通路”是马二先生最大的优点,每当有巡警来,他总是把赢来的大部分铜板、银元“孝敬”给他们。时间久了,这片的巡警们都和他称兄道弟起来。

在那一带设赌期间,他白天在外游荡,晚上租住在一间剃头铺内。和巡警混熟以后,他晚上开始在理发铺招人聚赌(俗称“和局”)。收入的大部分还是送给巡警和他们的头头脑脑。慢慢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在警界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开赌场。

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做赌场生意后,还曾和人合伙开设诊所。当时一军阀部下巡防团长的姨太太生下来的孩子没有屁眼,孩子拉不出大便哭闹不已,多家诊所不敢接诊。孩子抱到马二先生的诊所后,主诊医生也不敢接诊。马二先生胆大心细,一番摸索,发现小孩屁眼就是一层皮堵着,果断做了个小手术,问题解决。团长感恩戴德,奉为上宾。

开赌场也好,开诊所也罢,马二先生由接触警界到接触军界,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开始步入民国徐州上流社会。随后拜了一帮仁兄弟,都是当时徐州一带声名赫奕的人物。这些人多是安青帮门徒,马二先生也拜入安青帮,传是“通”字辈。当时上海大佬杜月笙是“通”字辈,徐州闻人吴西鹭也是“通”字辈。他在把子里排名老四,圈内圈外人都称之曰“马四爷”。

孙传芳为五省督军时,马四爷已经在徐州开粮行、碳行,生意涉及粮油、煤炭和运河航运。张宗昌控制山东期间,马四爷一度被委任上校参议的头衔,出入有卫兵跟随。

人生辉煌,至此似乎已达峰巅。

响水流人津津乐道的马四爷指挥倜傥,出手大方,乐善讲究,主要事迹还有以下几件。

一是他在徐州发达期间。响水流的乡亲只要有机会到徐州四道街一片,吃饭购物是不需要掏钱的。提一下马四爷的名号就行,店铺记账,四爷随后就会派下人付款。

再是马四爷开始涉及粮食买卖期间。一次他的十四船黄豆在运河皂河段被河道兵扣押不放,四爷亲自出马,一盒点心拿过去,说是给弟兄们添置点衣衫。结果他走后河道兵团总打开一看,整整一点心盒金砖,这十四船黄豆根本卖不了这么多钱。从此,运河航道上,只要是打着马四爷旗号的运粮船,畅通无阻,再无官兵刁难。

三是曾带护卫四十余、专列火车回邳县,当时的县长亲自到火车站迎接。

日伪时期、国民政府时期马四爷生意受到冲击,但生意还是在做;出入前呼后拥的生活状态依然。淮海战役后我党倡导公私合营,马四爷交出公司,只保留少许股权。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1953年),马二先生回响水流老家定居。初筑秸秆墙草屋两间,就在原马营商店的位置;紧靠大寨路边,周围大片竹竿园。当时他大概五十多岁,徐州有妻子,还带回妻子二人。后来,跟随来的年轻些的姨太太被正妻赶走。马二先生一直终老响水流,没再离开。那年代响水流有剧团,还有一所二百余平方的礼堂,马二先生在剧团帮忙,经常随剧团外出,他的工作多是售票和打外围。



马二先生老宅附近
马二先生有养子女数人。子马恒才先后在徐州、邳城读中学,后来考入睢宁师范学校,毕业后教书几年应征入伍;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以营级干部身份转业。作为革命军属,马二先生隐居老家响水流,平安躲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马二先生以近90岁高龄安详离世。响水流,生于斯,亦葬于斯。

戴眼镜、挂钢笔的马二先生不识字。挂怀表、戴礼帽、拄文明棍、穿着整齐的马二先生有着儒雅的民国绅士范。

看铁富响水流马氏家谱,马二先生生卒年月不详。其子马恒才业已八十余,其应该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生人。

马二先生兄弟四人,其行二,家里经营“铸鏊子”作坊,人多以“老板”呼之。我想,这大概就是“马二板”之名的由来。

马二板本名马修玉,徐州闯荡时人只知“马四爷”、“马金山”。

时光滚滚,多少人事,多少传奇,慢慢湮没在历史的烟云里。虽为道听途说,想亦有相当真实。

姑妄记之。



曾经的大寨路
(根据冯仰华、马振龙回忆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411466212 发表于 2022-6-4 17:38:3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411466212
2022-6-4 17:38:34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嘎嘎 发表于 2022-6-4 17:40:2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嘎嘎
2022-6-4 17:40:27 看楼主
评论的人这么少,估计报个名全认识。例如村长冯连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nnrr66995544 发表于 2022-6-4 17:41:59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nnrr66995544
2022-6-4 17:41:59 看楼主
妈妈说,我的好习惯都是她教的,坏习惯都是我自己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蜗牛耍漂移 发表于 2022-6-4 17:43:49 | 只看该作者
5#
蜗牛耍漂移
2022-6-4 17:43:49 看楼主
我都不好意思抓你了,你怎么还好意思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道化师の真魂曲 发表于 2022-6-4 17:45:3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家在铁富响水流村,那里有一条河,叫武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单李佛 发表于 2022-6-4 17:47:08 | 只看该作者
7#
单李佛
2022-6-4 17:47:08 看楼主
一个鏊子用一辈子赚什么钱,姓马的还会做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翟丝娜 发表于 2022-6-4 17:48:11 | 只看该作者
8#
翟丝娜
2022-6-4 17:48:11 看楼主
报上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自知则知之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6264 | 回复:7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