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主汽车上行的里外“三重门”(上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翠茵818 发表于 2024-11-13 07:2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翠茵818
2024-11-13 07:25:24 1407 0 看楼主
? ? ? ?7月27日,第六届中国自主汽车展圆满落下帷幕。

? ? ? ?在4天时间里,位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E3展馆的数百款展品再一次以实物的形式,凸显自主汽车在过去一年里的巨大进步。

? ? ? ?不过,正是基于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规律的了解,笔者在惊喜之余,一丝忧虑也不吐不快。

笔者认为,止于12连降,国内市场份额已经冲高至4成的自主品牌,未来要做大做强甚至走出去,仍面临巨大的里外“三重门”挑战;而只有突破里3层外3层的发展掣肘,自主品牌崛起,才真得指日可待。

? ? ? ? ?那么,让我们客观分析自主品牌正面临哪些现实挑战。



? ? ? ? 内部“三重门”的巨大挑战

? ? ? ? 笔者认为就内部发展的第一重挑战而言,站在企业角度看,首先还是企业研发投入与规模经济之间的难题。

? ? ? ? 我们知道汽车企业的市场规模效益有其自身特点。一般而言,根据跨国汽车企业数十年累计的经验而言,一款新车在市场策略成功的前提下,销售量达到30万辆才是其研发投入与市场盈亏的临界点。

? ? ? ?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平台开发经验,其新车研发虽然可以通过模块化、平台化方式摊薄高昂的研发费用,但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共用平台期在研发上的投入往往资金量也需要数十亿上百亿欧元。

? ? ? ? 这就意味着,目前某些自主车的市场销量上行是品相上的成功,或者说拉皮造型上的成功,直接激活了消费的潜力。现在,很多自主车型薄利是不争事实,不少只是在赔本赚吆喝,以政府财财政输血过活(对比的是:在合资车型中中方只占5%的净利润,而外资却拿走了95%的净利润),800万辆的自主汽车年销量还能做多少有效基数来筹算规模效应,就很值得探讨。

? ? ? ?以笔者对国内自主品牌的了解,不同自主品牌的整车销售一级市场利润从亏损、到300元/台、3000元/台,以及长城汽车最畅销车型才能达到2万元左右/台的现状而言,普遍低于合资品牌的单车利润。

? ? ? ? 那么,800万辆的自主汽车年销量能做多少有效基数来筹算规模效应,实在很值得探讨。笔者或可以不客气的说,当前800万辆的自主汽车年销量在经济收益上只能有效地支撑几款自主车的规模经济临界点。

? ? ? ? 未来,自主品牌如果希望市场继续上行,并与合资车型的竞争中致胜,企业绝不能仅仅依靠拉皮战略,短视或者不解决现在规模经济与浮亏临界点难题,所谓的市场崛起趋势上行,只能昙花一现。

? ? ? ?其次,融资能力关系到多数自主整车企业未来的生死,可谓内因层面的“第二重门”。

? ? ? ?业内人都知道,几十数百亿人民的钱投入该产业,有时候甚至听不见水响,看不见水花。

? ? ? ? 某汽车企业负责人就曾向自主汽车网表示:“我们一个车型十几万辆在4S店铺下去,遭遇市场价格战,一旦一辆车宣布降价1万元,就相当于我一晚上损失10几亿元”;重资产的企业发展模式还曾让笔者看到2004年北汽福田数百亿元的当年投入,净利润只有区区两三千万人民币,远不及资本在银行利息。也就是说,汽车行业一个极重要也是最明显的表征特点就是:企业发展的重资产模式。

? ? ? ? 那么,在重资产模式下,企业要寻求规模效益,要做品牌传播,要吸收和建设全球一流的研发团队,要投重金从事基础研发,这些都需要海量资金。

在此情况下,对比整车企业在一线市场并不丰厚的获利,甚至某些整车单一车型微不足道的销量,企业要想长期持久、健康良性的活下去,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此时就显得极端重要。

? ? ? ? 根据笔者数年的观察,少数聪明的自主整车企业,比如吉利汽车、比亚迪、奇瑞等在过去10年里就通过投建汽车产业园的圈地运动,在过去10年里有效撬动地方政府、各级银行和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持续大量资本吸纳,这类企业现在活得相对比较舒服;而一些没有抓住中国土地财政资金潮的企业,现在无不窘迫。

? ? ? ? 数据统计,至今国内挂牌的整车企业大大小小仍有167家(原本168家,长安福特刚刚消灭了哈飞的整车壳资源),未来社会融资能力的差异将导致最大一波企业兼并重组潮。不出意外的话,很多弱势整车企业活着壳资源,未来最可能的出路就是向哈飞看起,成为零部件代工厂。

? ? ? ?就内部因素看,决定未来自主品牌生死的第三重门仍旧是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的自主企业,未来才有能力通过丛林法则的淘汰。

? ? ? ? 2014年,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先生曾向笔者指出,就整车核心部件的发动机而言,中国各地已经普遍实行欧五(即国五)的排放标准,与此排放标准对应的整车发动机提供商在中国而言,不过丰田、大众、博世等数家。

? ? ? ? ?国内比亚迪企业曾逆向开发出同样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意外的是,中国自主整车企业不是向比亚迪大批量采购此发动机,而是以竞品出现集体要挟博世的发动机必须赶紧降价。

? ? ? ? 陈玉东先生指出,将来中国还将推行更加严格的欧六(国六)燃油排放标准,与之匹配的发动机只有欧美有,中国人绝不掌握这一高端技术。因此,这就意味着,仅在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发动机技术领域,未来外资仍将全面垄断中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盈利能力的大小,甚至生死,脖子仍掐在外方手里。

? ? ? ?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发动机的现实情况如此,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变速箱如此,动力总成和关键车载电子系统等等,更是如此。

? ? ? ? ?因此,内部寻找短板,不在核心零部件上下苦功夫做核心突破,自主汽车仅仅凭借拉皮战略就想崛起,无疑是天大的笑话。

(未完待续,接下来请看自主汽车上行的里外“三重门”(下):自主上行的外部“三重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翠茵818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40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