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审计员”和“流浪大师”,专制教育下,孩子被成就还是被毁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efei 发表于 2019-4-5 16: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hefei
2019-4-5 16:16:32 3871 0 看楼主
文|杨壹育儿经(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比来有一爆红网络的名人竟然是一个靠捡垃圾为生的流浪汉,甚至还有人称他为“流浪大师”。这位流浪汉真名叫沈巍,曾经是一名从事审计工作的公务员,因为在单位期间执着于收集垃圾,而被认定为患有精神疾病被家人送往精神病院治疗,后与家庭决裂,开始了流浪的生活。爆红的原因就是沈巍是一名“学富五车”,张嘴就是《四书》《五经》的流浪汉,即使是流浪拾荒也不忘记买书读书。  看过沈巍的自述之后,对他的经历也有所了解,导致他流浪的真想也被大家所了解。沈巍的父亲是60年代的大学生,而这样一个有知识的家庭却用爱的名义毁掉了沈巍的一生。沈巍喜欢画画喜欢看历史书,可是父亲却不让,他只能偷偷卖废品买书;考大学想考中文或者政治专业,可父亲却让他从事不喜欢的审计工作。工作期间捡垃圾的行为也被同事和领导认为是精神有问题,强迫他办理了病退。他所遭受到各种的“专制”导致他走上流浪的道路,变成了如今的“流浪大师”。


一、同是流浪汉,为什么沈巍一夜之间爆红网络?

1.特殊的人生经历
沈巍特殊的人生经历,从小受到的高等教育、从事“铁饭碗”的工作,导致后来的流浪拾荒,这样的巨大反差,一但沈巍的身份和经历曝光后,马上会引起民众和社会的关注。
2.对沈巍才华的好奇心理
虽然身为拾荒的流浪汉,却被人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足以见得沈巍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四书》《五经》张嘴就来,人生哲学侃侃而谈……这本是知识分子身上该有的素养,偏偏出现在一个流浪汉身上,不得不说这大大满足群众“好奇”的心理。深厚渊博的文学素养,左传、战国策信手拈来,四书五经侃侃而谈,这种一般出现在文人墨客、学者教授身上的特质表示在一个流浪汉身上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恰恰满足了当代大众遍及的“猎奇”心理,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传播。
3.蹭热度

“流浪汉”“大师”“公务员”这一系列词语汇集于一身,那么有一部分人会利用这个网络热点,通过各种媒体传播手段进行快速传播,通过那些有盈利的社交媒体,赚取点击率和金钱利益,还有所谓的“网红”为了蹭热度专程跑去和沈巍合影,这样都会在短时间内让沈巍迅速爆红网络。



二、由沈巍的经历思考“专制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父母们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只有一门心思的学习,家务、兴趣、自理能力统统不在意,只在意分数和排名,固然有的父母是成功的,培养出了让人羡慕的“学霸”,可是这样的“学霸”一旦脱离父母的掌控,变开始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甚至不知道本身喜欢什么,即使成功了,没有所谓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不会反抗、遇事妥协
比力专制的家长,一般都会采取比力极端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恐吓甚至殴打,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即使有本身的想法,也慢慢的学会向家长低头、妥协,变成家长手中的“牵线木偶”。“流浪大师”沈巍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家长,在父亲压制沈巍的爱好时,他只能偷偷摸摸的在被窝里看本身喜欢的书,在沈巍“忤逆”他去流浪时,父亲竟然可以十年不相见,即使这样,在父亲弥留之际,沈巍还是选择去看望并没有心生怨恨。这样的孩子通常内心是善良的,却也是懦弱的,放弃反抗,选择妥协的。
3.缺乏自我意识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吃的饭都没有父母吃的盐多”,认为孩子的想法都是天真的,脱离现实的,所以父母们就替孩子安排好了各种规划和未来,认为只有父母安排的才是最好的,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完全忽略,美其名曰“为了你好!”有的孩子喜欢文科,父母认为文科没前途,只有“数理化才能走遍天下”;有的孩子喜欢从事IT行业,父母认为IT太累,去考公务员,捧个“铁饭碗”才是正途……慢慢地孩子丧失了思考,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
4.不完整的人格
专制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必然是负面的,并且这样的父母在看孩子的时候完全是一种审视,孩子的优点被缩小,缺点被放大。认为只有通过“强硬”的手段,和必要的刺激才能让孩子走上正途,才不会“误入歧途”。孩子对于这种专制的家长来说就是“附属品”,孩子从小是在一个不被尊重的环境下长大,这种长期的被压制,孩子的心理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影响人格的完善,也影响格局的形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压抑儿童本性,“比如是给儿童穿上一件紧身衣,容易导致儿童人格问题、心理障碍。”



三、家长应该如何避免“专制教育”?

1.尊重孩子的需求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孩子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呢?因为西方教育更注重对“自我”的发展,父母试孩子和他们一样是平等的存在,没有压制、只有尊重,这样的模式让亲子关系也更融洽,在这里不要推崇西方式教育,而是讨论的家庭中的平等和尊重的问题,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能获得平等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在独立、自律等方面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即使犯了错误,也会通过错误来提升本身,完善本身。

2.对孩子罢休

教育不是理论性地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让孩子在经历中去体会,家长只需要做好正向的引导和建立必然的行为规则就好。让孩子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寻找自我,在体验中学会担当。虽然在孩子经历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这种经历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财富呢?
比如去户外玩耍,不要命令孩子不许乱跑,可以适当的“示弱”,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如果想玩的开心,要跟着妈妈,本身跑开离开妈妈的视线,妈妈会迷路,会找不到宝物的,可不成以在妈妈身边庇护妈妈?”
3.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用本身日常的行为示范来教育孩子,用鼓励赞扬的语言来引导孩子。比如孩子做事慢吞吞地,那么家长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孩子边吃边玩,那么家长有没有边吃边看手机看电视的行为?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对自我的约束,无形之中也会约束着孩子。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扳谈,切不成以严厉指责。家庭成员之间都好好说话,那么孩子也不会养成焦虑暴躁的性格,反而孩子会喜欢和父母交心。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们”,他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的、会思考的独立个体。家长过多采取激烈的教育手段,不单会拔苗助长,还会让孩子和父母们产生距离感。

作为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明确标的目的,分享权力,让孩子发展自我,拥有独立的灵魂。孩子不会永远是孩子,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能独立于社会的个体,而不是我们离开我们变成什么都不是的“附属品”。

今日互动:您是怎样看待“专制教育”的?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手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懊恼与困惑。

关注【韩晓育儿经】,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得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手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hefei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87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