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中养杜鹃花,记牢这六点,盆盆都能开花,爱花之人赶快学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食每日分享 发表于 2020-5-14 13:2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食每日分享
2020-5-14 13:28:59 4636 0 看楼主
哈喽大家好又来给大家分享各种养花小知识,各种花草培植方法一应俱全,热爱生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哦!

导语:家中养杜鹃花,记牢这六点,盆盆都能开花,爱花之人赶快学起来!

一园艳红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魄未回长留血,只应偏滴此丛多”杜鹃花是在我国传统式名贵花卉,有“花中西施”的美名,喻意兴盛吉祥如意、鸿运高照,花型五彩缤纷,花姿娇美,观赏性极高,很多人都喜爱在家里养一盆杜鹃花,可是一直养不太好,实际上要是摸透它的“性子”,还是不会太难养的,平时保养记牢这几个方面,盆盆都能开爆花!



一、浇灌需适当

杜鹃花喜潮湿,平常浇灌需适当,维持盆景土潮湿就可以,不能浇灌过多或过少,因为它的根茎一般都较为苗条,粗根较少,对水分的吸收力比较有限,假如水浇多了,非常容易由于存水而烂根,进而危害杜鹃花的一切正常生长发育;但假如水太少了,又会非常容易造成其叶子凋谢失绿、乃至掉下来,而且也会危害盛开,因此,平常浇灌一定要留意掌握水流量,干燥时可适度多向叶片及四周洒水加湿。



此外杜鹃花是喜酸盆栽花卉,浇灌也要留意水体,谨记不能用弱碱性水,饮用水一定要先历经晾干后才可饮用,防止残余的氢气等有害物损害主茎,以便维持土壤层的酸碱性,有时候也可灌溉几回酸性水,以改进土壤层的酸碱度,推动主茎的一切正常生长发育和盛开。



二、不能高温曝晒

杜鹃花喜清凉、自然通风优良的半阴自然环境,适合的阳光照射能推动其花芽分化和开展植物光合作用,但假如一直强光照照射,非常容易烧灼其叶子和花瓣,危害美观大方,因此平常应将其置放于有光亮漫射光直射的地区保养,夏季一定要留意适度遮荫,并提升自然通风,防止长期酷热照射。



三、按时上肥

杜鹃花盛开必须耗费很多的营养物质,因此要是温度适合,杜鹃花生长发育优良时,就应当酌情考虑给它添补一点营养物质,以推动其生长发育和盛开,但是杜鹃花对肥水的浓度较为比较敏感,忌施浓肥、生肥,需薄肥勤施,一般初春溫度适合的话,可按时施一些以氮、钾主导的较稀液肥,推动枝干、根茎的生长发育,使主茎更为健硕,一般 一个月施2~3次就可以;临近开花期时,则以磷钾肥主导,推动创造花蕾和提前盛开,一般每7~10天填补一次较稀的磷钾肥。



杜鹃花拥有花蕾后尽可能不必上肥,以防导致花蕾坠落的状况,能够小量喷洒一点叶肥;盛开期内严禁上肥,花彻底凋落后,可适度施肥一次,以填补耗费的营养物质,有益于下一次盛开。此外,高温天气气温及冬季超低温,严禁给杜鹃花上肥,以防导致肥害。



四、疏蕾剪修不能少

以便维持杜鹃花株形的美观大方和身心健康,适当的剪修是不可或缺的,杜鹃花的剪修一般超过秋春两个季节开展,剪去娇弱枝、干枝、交叉式枝、及其生长发育太密的枝干等,便于自然通风透光性,降低病原菌的滋长;而且在杜鹃花拥有花骨朵后,以便集中化营养物质,使其盛开更大更鲜丽,还必须适度疏蕾,立即将长势不大好的花骨朵剪修掉,以降低营养物质的耗费;花谢还要立即剪去落花、枯枝等。



五、有关出室

杜鹃花大多数不抗严寒,一般平均气温小于6度时就应搬到房间内保养,一般状况下十月中下旬就应搬到温室大棚保养;而杜鹃花出室则超过4月中旬之后,出室后先置放于下风、光源光亮的地区保养,夏季需适度遮荫,防止强光照曝晒。



六、害虫防治

养过杜鹃花的盆友都了解,实际上杜鹃花也是较为非常容易感柒病害的一种植物,尤其是保养自然环境较为炎热湿冷的情况下,因此平常还要留意防止病害,除开保持稳定的自然通风自然环境,也可按时给杜鹃花喷洒一些三唑酮等农药杀菌剂,降低病原菌的滋长,假如发觉有虫害伤害主茎,要立即喷洒药品开展预防。杜鹃花一般每2~3年就必须拆换一次盆景土,土壤层一定要用松散富饶、含有石灰质、排水管道优良的松针土。



杜鹃花尽管有点儿娇气不太好养,但要是记牢这六点,用心保养,还是能给出十分漂亮的花朵呢,盆盆都能开花,你学好了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食每日分享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63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