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打六会”还是“嬉打遛混”——正在消失的邳州方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ywx1111 发表于 2025-8-26 09:1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yywx1111
2025-8-26 09:19:13 4606 0 看楼主
“习打六会”还是“嬉打遛混”——正在消失的邳州方言
作者:枫声
老邳北方言里说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正干”,往往喜欢前缀或后缀一四字俗语,这四个字按发音写出来,等同于“习打六会”。至于是不是这四个字,恐怕要进行一番探究。
“习打六会”并非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虽然现在邳北人很少说了,但它依旧在那里,它隐在8070后及更大年龄段邳北人的语言储备库深处,不经意间,碰到合适的对话场景,它可能就蹦了出来,依旧鲜活灵动,充满生机,很轻易地就把对话人拉回到几十年前的生活回忆里。
据现年70多岁的葛老师回忆,他小时候,父亲在评价那些不干正事的人的时候,最常用的评语就是“不务正业,习打六会”。葛老师住在武河边,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工作一直于斯。生活在沂河边的丁老师对“习打六会”这个俗语也有很深的印象。据丁老师讲,他爷爷那辈人就已使用这个俗语,随口就来,毫无粘滞。丁老师已年逾六十。我们可以推测到,邳北人使用“习打六会”这个词语,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尽管大家都清楚“习打六会”的意思就是“瞎胡混、不务正业、混天了日”,可惜两位邳北民间掌故颇丰的老师都不确定“习打六会”是不是就是这四个字。网上买的盗版《徐州方言词典》里没有这个词语,网络搜索了一番,也没有这个词语甚至相近的信息。
经与丁楠老师一番探讨,大致形成以下共识——
姑且认为就是“习打六会”这六个字。“习”可以理解为“习惯于、习染”;“打”可以理解为动词“做出某种行动”;“六会”大抵指的是六种恶习——吃喝嫖赌抽偷,“吃喝嫖赌抽”固然是恶习,“偷鸡摸狗拔蒜苗”的小偷小摸行为也让乡村人不齿。此其一。
方言更多的是口耳相传,词汇往往无准字,传着传着某些字的音可能就发生了改变。“习打六会”最初的实字可能是“嬉打遛混”。“嬉”可以理解为“嬉戏,玩耍”,强调的是“玩”;“打”可以理解为“争强好胜,逞能,与人打斗”;“遛”可以理解为“闲逛”,强调的是“游手好闲”;“混”可以理解为“无所事事,混天了日”。四个动词,四种让人鄙夷的行为习惯,活绘出一个人不务正业的生活状态。此其二。
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理解。
“习打六会”产生于农耕时代,农人的正业是种好地,侍弄好庄稼,让土地多一些产出,农闲时干一些编织、烧制、疤锅补碗、小买小卖等营生来贴补家用才是正经事。斗鸡走狗,琴棋书画,吟诗作赋等与挣钱无关的“嬉”的行为估计都是被看作“习打六会”的,更何况那些更甚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行为呢?
笔者小时候,勤快手巧能干的二哥常常咬牙切齿骂好吃懒干、“兴趣”广泛而又喜欢跟人瞎混的三哥:“你就这样习打六会啵,以后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发小狗剩出门营生几十年,干过的生意样子倒是不少,但没挣着什么大钱,手头更多的时候还是很“窘”。但每次老家里有个什么红白事,回来的总是很准时,而且在家一呆往往就是十天半月,每天里不是带着鱼竿这汪那河的钓鱼,就是进牌场,一蹲一坐就是长不天。他家大叔说起他就皱眉:“孩子都等着说媳妇了,他天天还是这样习打六会,俺都替他愁得慌!”
前几天和陈智兄谈起这个俗语,他说他没大听说过。陈智兄老家薛集。故而姑且认为邳南的方言里没有这个词语。邳北官湖、铁富、邹庄、港上一带是说的,相邻的山东郯城、兰陵、枣庄部分区域也是可能存在的。
邳北方言里,“习打六会”是个有性别的词语,不用于女人,只用于男人。至于到底是“习打六会”还是“嬉打遛混”,读者诸君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加以甄别和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离线
版主

查看:460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