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路上!走近粤海水务邳州乡村“水管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w136k9f3w 发表于 昨天 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w136k9f3w
昨天 11:42 90 0 看楼主
古城邳州地属江苏徐州,全域面积2085平方公里,乡村面积广大。在这里,粤海水务建管运营着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为了守护好城乡供水“最后一公里”,100多名平均年龄28.8岁的年轻粤海水务人,每天奔走在这片比深圳还要广阔的土地上,把用心、细心、暖心送到了百姓乡亲家里,被亲切地称为“水管家”。



“移动办公室”与“野餐”

图片
张琪和“移动办公室”

苏北九月的“秋老虎”依然厉害,正午的大日头晒得人脸发疼。粤海水务的乡村供水管网维护员张琪,正开着工程车行驶在村道上,副驾驶上铺着一张被用到边缘起毛的乡镇管网图。他负责的官湖镇在邳州的北边,供水管网覆盖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几乎每天都一直在路上跑,里程表上的数字已超9万公里,工程车也成了张琪的“移动办公室”。



1999年出生的张琪是邳州本地人,他记得21年参加工作的头三个月,师父冯哥每天带着他跑现场,举着管线图一个一个井盖熟悉、一段一段管道查看。“师父说,管网抢修功在平时。日常巡检到位了,出问题抢修的自然就少了,即便有突发也能尽快解决。”4年积累,让张琪也成了“老手”,他的工具包里也有了一本“独门秘籍”,“日常工作,这个本子有时比图纸还管用!”张琪指着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符号说:“这个三角是李婶家后面那处修过的管道,这个浪线表示这段路下面埋的是新换的PE管……”满满一本,其实都是他4年来一步一步走出来、记下来的辖区管网情况,每个细节背后都浸满汗水。

图片
张琪在烈日下进行检修

检测完管网压力,张琪找了个卖菜煎饼的路边摊,买上一个饼、一瓶水,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刚咬了一口,手机工作群里突然弹出信息:新华村三户人家突然没水,谁离得近的过去看看。“我过去!”张琪回复了信息,把没吃完的煎饼装回塑料袋,立即发动车子赶往现场。经检查,是村里一处阀门堵塞,他拿出止水夹、扳手和密封胶带,熟练拆卸清洗,更换密封胶带再重新组装。正午太阳天,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很快湿了前襟,但张琪眼神专注,动作稳健又利落。问题解决时已是下午两点,他站在路边一边擦汗,一边继续吃凉透的菜煎饼。“咱这工作没个准点,平时能吃口热乎的就管乎。”“管乎”是邳州方言,表达“可行、不错”的意思,张琪笑言,工作不那么忙时,他最喜欢去一家肉放很多的牛肉面馆,来一大碗面,边吃边看NBA。“赶上忙就只好‘野餐’了,无论如何不能让老乡们急着等咱!”



穿田过垄的“飞毛腿”

图片
尚振松正在记录水表读数

找水表、抄数据,是农村供水运维中关乎用户权益、漏损控制的要紧事,也是一件真正的“苦差事”。



在连后村纵横交错的田垄间,管网运维员尚振松身姿轻盈、健步如飞,在这个岗位的4个年头,让他练出了一双穿跨垄沟的“飞毛腿”,更练就了一身“找管找表”的本事。“在农村田垄里找管子可不是件容易事。”尚振松撩起衣襟擦把汗,“好多老管子都是十几年前埋的,图纸和位置对不上号,有些表藏在草丛里,甚至田埂底下。”他负责的区域,就有近百块这样的“疑难水表”,几年来他凭着一双腿、一双眼,反反复复、一处一处去找,手机运动的步数基本天天“霸榜”,如今村里的田垄“闭着眼都能走个来回”,还逐渐摸索出了“看图纸大概、看庄稼长势、看地皮干湿”的“找表三看”秘诀。老尚指着一处麦田说:“埋管的地方土松,庄稼就长得格外好。你瞧这一溜麦子明显比两边旺相,底下准有管子,沿着管子就能找到水表!”



即便有技巧,田里找表依然“贼费事”。老尚回忆,有一次他在杂草丛生的地里找表找了半个多钟头,正弯腰扒拉草丛,脚下一出溜,整个人栽进了垄沟,造了一身泥。旁边的乡亲们憋不住笑:“人家是老马失蹄,你这是‘老尚失蹄’啊!”笑声过后,老尚最终找到了被埋了半米深的水表,“找着了!以后乡亲用水多少都有个准数了。”日头西沉,尚振松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这才得空从包里摸出创可贴,贴在草叶划的伤口上。他跨上电动车渐行渐远,驶过的绿油油庄稼地里,几乎每条垄都有他脚步丈量过的印记……



在蒜田里,以心换“信”

图片
王绪云帮乡亲们干农活

红日当空,35岁的管网运维员王绪云骑着电动车来到宿羊山镇地界,车后座上除了运维作业工具,还有一把磨得锃亮的镰刀。“刚接手那会儿,这阵子自来水普及率比较低,想着上乡亲家里去推广使用自来水,吃了不少闭门羹。”王绪云回忆说,在镇上跑了一段时间他才明白,宿羊山是种蒜大镇,上门时正赶上收蒜时节,家家都忙得团团转,根本没空搭理。而且,乡亲们跟王绪云不熟悉,对他推广的自来水服务就更“不感冒”,“井水用了大半辈子,为啥要换?”成了他最常被问的话。



渐渐地,王绪云想明白了:要让乡亲们把自己的话听进去,首先得让人家“先认得咱、信得过咱”。经过观察,帮干农活成了拉近关系的“突破口”,那段日子,王绪云每天清晨都到蒜地里帮手,很快就和乡亲们熟络起来。休息时,他拿出特意带上的水质检测仪,给大娘看井水和自来水的对比数据。“井水的浊度是自来水的30倍,搞不好重金属和大肠杆菌还超标,咱喝进肚的水,得选好的、安全的不是?”一个蒜季忙活下来,王绪云手上的水泡破了又起,几乎和他熟络的乡亲都对小伙子竖大拇指:“恁这实在,恁说的俺们信!”后来,几户乡亲家里安上了自来水,还帮着跟邻居们推介:“这小伙子实诚,这个自来水儿也确实好!”

图片
刘大娘家用上了自来水

如今,王绪云出门工作时总带着几件农具。“在农村基层,供水服务的品牌主要看服务人员的口碑。”他说,“帮收一筐蒜,比说十遍道理都管用。你真心待他们,乡亲们认你是实在人才会信你,工作才能开展,服务才能落地。”







脚步量沃土,滴水见真心。张琪、尚振松和王绪云的故事,发生在粤海水务乡村“水管家”们的每一天,他们的故事很平凡,却在脚步丈量、汗水滴落间,以实实在在的用心服务和放心好水,温暖滋润着千万苏北乡亲的幸福生活。从苏北平原到岭南山川,从南海之滨到西南腹地,这样的故事,其实发生在粤海水务服务全国17个省区的每座城市、每处乡村。“水流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这是“中国水安全专家”不变的品质承诺,也是每一名在路上的粤海水务人相同的奋斗与坚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w136k9f3w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9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