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帮手孩子树立规则和边界,这是父母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z 发表于 2018-10-6 04:22: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z
2018-10-6 04:22:35 3504 0 看楼主


帮手孩子树立规则和边界,这是父母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

宝妈育儿超越自我(家教案例随笔)

帮手孩子树立规则和边界,这就是家教中父母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家庭教育中,有些东西即便孩子哭着闹,也不能让他得到,这就是孩子在成长中必需要去面对的挫折,哭了闹了也没有得到,甚至导致拔苗助长的结果,往往就会增强孩子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能力,也逐渐会在真切的经历中累积成长经验和智慧。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任性固执的性格特点,在处理方式上最好运用和善温和的拒绝,不卑不亢中既不该允也不大动肝火,既不骄纵,也要避免苦口婆心。如此拒绝的软着陆会让孩子的任性,仿佛撞到了海绵上,家长认知明确的态度,自然就会让孩子收敛本身的任性,从而学会并拥有理解、接纳、感谢、尊重等一切积极阳光的正面情感。因为,孩子的任性,其心智偏重于唯我独尊,太多的道理往往会消弱孩子的自我反思,争执中更会增大孩子的据理力争与性格偏执的倾向。

当然,如此的启蒙教育最好运用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足以说明,家长切切不成忽视孩子具有可塑性的年龄阶段。在这个时期,无论家境的贫富,父母的言行、人品和孩子教养的方式上,完全能够看出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溺爱,其实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一种“狭隘的自私与慵懒”的心态,我所经历的很多案例与事实,有很多父母当发现把孩子惯出了一身臭弊端之后,真正想去管了,突然才发觉,本身的教育能力很有限,根本就是无能为力的一种感觉。当本身的孩子本身已经无力教育,依靠外力,其实外力的能量早已被局限,所以,孩子所能接受的教育就是被“哄”!被哄的教育结局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被赏识的结果更糟!

家庭教育中,家长角色的无所不能与无所不为,其实就是十足的无知!被溺爱娇爱与宠爱的孩子身上,都能清晰的看到家长的身影。虽然不能说被溺爱的孩子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和犯罪,但父母错爱的方式绝对是一种助推,甚至是绝对的后患无穷。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一个孩子从小被溺爱和娇养,就很难培养出健康的人格,其心理承受能力是很脆弱的。





孩子在家备受宠爱,觉得地位很高,一旦进入社会环境(包罗学校)就很容易被淘汰,毕竟别人不会轻易去看他那张倍感委屈的脸,这种挫败感会让他感到愤怒,性格上容易出现或自卑、或偏执的认知现象,保留能力不行,自然就会遭受冷遇或四处碰壁,与人与事总先感觉本身受到了伤害,所以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走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只管给不需要回馈,这样的孩子实际等同被闭锁在父母的情感之外,孩子的性情会在极端自我的状态下成长,无论家长给他多少娇纵与关爱,如此的孩子真的很难体会到快乐感和幸福感,身体在长高,可心理依然会停滞在婴儿期的唯我独尊认知里,这就是巨婴心理,他们无力应对和化解正常的挫折、不如意、拒绝和失败,只会像婴儿似的发脾气,并难以控制情绪,性格固执偏执,拒绝接受现实......如此的孩子,少年以前得不到矫正,其性格甚至会伴随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z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50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