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本“餐厅圣经”,告诉你世界上光怪陆离的美食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老隆地滴
2018-10-21 14:15:59 3262 0 看楼主
一 千 零 一 种 下 榻 地 新 体 验 方 式













美食和风景的意义,不是逃避,不是躲藏,不是获取,不是记录,而是在想象之外的环境里,去改变本身的世界不雅观,从此慢慢改变心中真正觉得重要的东西。
——张嘉佳








上周五,米其林指南提前公布了19年度上海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餐厅。有别于星级餐厅,“必比登推介”榜单代表的是这些餐厅提供了物超所值美食、佳肴。








必比登(Bibendum)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轮胎人的本名,因此得奖标识表记标帜是以舔舌头的米其林轮胎先生头像作为Logo,创立之初据说是因为米其林的评审员在高级餐厅寻味的同时,也寻找到了许多地道的超值餐厅,因此在《米其林指南》中特别开辟“必比登推介”这个类别。











图为香港2018年必比登麦文记面家坚持60多年来只此一家


心爷在上海的这份榜单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金刚馄饨还有面,这家开在蒙自路上的小馆子与周围的餐厅一样,亲民而温情。








记得上一次去还是阴雨的仲冬深夜,干净明亮的店面吸引了本来想去吃龙凤楼(离得不远,也是很好吃的茶餐厅)的心爷,一份菜肉馄饨本真滋味,一客炸猪排配泰康黄牌辣酱油,暖心抚胃。








当然米其林也不仅仅都是你家楼下的小食肆,更多的是分布在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餐厅酒店。或开在银座地下,需要你提前三个月预定;或远居于荒地农场,需要你驱车半天前往;或就在熙攘街头的一角,老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本真。











坐落在日本东京丰岛区巢鸭站附近,只容得下9位食客,每天还没营业就人头攒动开始排队。














这家开业仅仅三年的拉面馆,是老板兼大厨大西祐贵的心血。谁能想到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挤着地铁上下班,庸庸碌碌的上班族。








大西祐贵的父亲,就经营着一家传统拉面店,因此从小他就对此耳濡目染。但是那时候他并不喜欢这种平民小食,宁愿选择去上班。








白马过隙,离家越远他约思念家乡的味道。于是,辛苦打拼了6年后,他辞去了工作,决心重拾父亲的拉面手艺。








然而这一次,大西祐贵要做出的,不仅仅是一碗供人果腹的廉价快餐,他要用幸福的味道,温暖这个社会早已麻木了的味蕾。








大西祐贵对拉面的极致要求,只能用“痴狂”来形容。和面,揉面,制面,整个过程都亲力亲为。制作细面时,要加内蒙古天然碱水,搭配法国产天然食盐;制作粗面时,要加长崎县的熟成烧酒,配兵库县的优质海盐。








如此的努力怎能不成功,每一个来到店里的人,都会被大西祐贵端出的面感动。无论刮风下雨,甚至台风来袭,小店门前的排队人潮,也是从未间断。








2016年,“蔦”更是力压群雄,成为了目前世界唯一的米其林星级拉面。之后一直保留一星至今。











Frantzén



这是本年刚刚拿下米其林三星的北欧餐厅,也是瑞典的第一家米其林三星。








这家店在摘取米其林三星的路上充满荆棘,比“蔦”要艰难的多。








Frantzén主厨Bjrn Frantzén是瑞典知名的明星厨师。在他和好友兼甜品师Daneil Lindeberg的带领下,Frantzén老店(原名Frantzén/Lindeberg)开业仅仅两年便顺利拿下米其林二星。这也是当时所有北欧餐厅在米其林指南中的最好成绩。








但之后餐厅的情况每况愈下,Bjrn Frantzén急于摘取他的第三颗星星,但他的好友Daneil Lindeberg却渐渐显露出疲态。不仅如此,他也担心两人现在的工作方式其实正走在背离初心的路上。当初的好搭档陷入迷茫,心爷不知道这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最后Frantzén/Lindeberg改名叫Frantzén,Daneil Lindeberg选择离开。











每况愈下老招牌换成新招牌


改名后的餐厅继续低迷,之后几年的米其林评分,Frantzén仍旧只有两星。然后到了2016年,整个北欧地区没有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僵局终于被打破。这一年,同时有两家北欧餐厅获得了三星,而这其中,并没有Frantzén。于是在那年夏天, Frantzén暂时停业。





老店原址


新店迁入位于斯德哥尔摩Klara Norra kyrkogata 26的新址,上下三层,面积500平米,却依然只保留了26个座位,摆明了本身孤骑绝尘的小众精英腔调。此般背城借一,果然有了回报,新店重开不外半年就如愿升级,摘得米其林三星。



















Jay Fai

去年的曼谷米其林指南中,有一家开了三十年的街头大排档——Jay Fai摘得一星。














说到Jay Fai,很多本地人、甚至外国游客都会提到它的老板Jay Fai。这位老太太已经70岁了,但在餐馆的开放厨房里,精力充沛的她每天都在灶台前忙碌:戴着标识表记标帜性的超大护目镜,娴熟地颠锅翻炒。因为她脸上长着一棵大痣,人们都亲切地喊她“痣姐”。














跟多数街头的泰国餐馆类似,Jay Fai主打的也是泰式打抛肉 、泰式炒粉和冬阴功汤等常见的经典泰国菜,但不同凡响的是,你能从这一道道家常菜中,吃到个头十足、无比新鲜的海蟹、老虎虾等各式海鲜。


























一般的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是痣姐偏偏不。就在摘星短短几月后,痣姐竟然吵着要把星星退还,成为继法国餐Le Suquet主厨赛巴提恩.布拉斯(Sébastien Bras)公开表示退出米其林之后,第二个要求退星的人。








本来小馆获评米其林荣誉后,很多人慕名而来,但这些人来这并不是要吃饭,只是围不雅观或拍照打卡,这在必然程度上打扰了客人用餐。并且媒体和部分游客,会要求采访、合照,痣姐心善,不忍拒绝,但这都客不雅观影响了她专注本身的厨艺。














最让痣姐难以忍受的是,因为米其林餐厅声誉在外,很多国际的美食盛会都会邀她前往。这一去,就要关店好几天。这对于一天不摸勺就心里发虚的痣姐来说,真的是件痛苦事。





Blue Hill



这是一家开在纽约的米其林一星餐厅,以直供农场有机菜著称,食材多来自于主厨Dan Barber亲手培育。




















故事开始于麻省伯克郡(Berkshires)的一家百年家族农场,这个农场建于1920年,为洛克菲勒家族制造,相当于他们的农家乐。曾经一度萧条,几近荒废,终被Dan Barber和弟弟重整;如今的农场,仍保有一贯的淳朴作风,Dan时常出现在农场,与各家农夫都保持着极亲密的关系。




















Blue Hill的多数食材均来自Stone Farm直送,Dan也常帮衬餐厅附近Union Square上的农夫市集(其实,曼哈顿好多小馆子的厨师和私厨都会出现在这里),搜罗当季各色时令蔬果。烹饪上注重保留原味,不作过多处理。




















随着同名自产酸奶上市,Blue Hill品牌更是将“Know Thy Farmer”的箴言注册成商标,宣誓着每一滴牛奶、每一片菜叶都拥有高品质的可靠来源,将“农夫精神”进行到底。

















没错,奥巴马夫妇也是Blue Hill的忠实粉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老隆地滴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26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