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的父母,无不期盼儿女能够健康安然,一生幸福。而幸福美满的人生来自于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母亲在怀胎十月期间,和孩子亲密无间地融为一体,正是进行童蒙养正教育的好时机。胎教,历来被认为是先天之本,为孩子一生的为人处事、成家立业、幸福成功奠定了根基,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于家、于国、于整个人类本质的提升都是大事。
贡嘎雪山的日照金山
周朝的开国帝王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也深谙胎教的道理,她在妊娠之初,胎儿禀质不决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胎教。
太任在怀孕时,为维护身心的端正,喜爱弹琴调瑟,欣赏高雅的礼乐钟鼓,用和谐的五音来调整心神的安宁。她时常聆听的教诲,来自于品德高尚的君子,以及知识渊博的老师。她不雅观赏优美的风景和图画,用明丽的正色来不变情绪。用轻柔舒缓的声调读诵诗书典籍,以及古今的良言箴诫。从不说粗鲁傲慢的话,不参与调笑把玩簸弄,而是参加庄重的朝会和祭祀,不雅观瞻威武整齐的队列,虔敬地祭祀,常思祖先的德行风范。这就是自古传颂的:「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在生活起居上,太任恪守当时对妇女怀胎的要求。那就是不歪斜着倒卧,不靠边坐,席子不正也不坐,站立时不偏脚。不时都保持体态和心态的端正。饮食上不吃有怪味的食物,切割得不妥的食物也不消。她从不放纵嗜欲,居住的环境也保持简单整洁。
母亲在孕期注重自身对外界的感受,不仅有助于本身德行与气质的提升,更有益于腹中的胎儿。因为古人善参天地化育的德用,懂得胎儿和母亲一同感受善,就肖似孕育出善,胎儿和母亲一同感受恶,就肖似孕育出恶。在中医典籍中也是这样强调的:「子在胎内,随母听闻,因外象而内感」。胎儿期是最关键的初始塑造期。
经历了母亲端一诚庄的胎教,周文王出生后,母亲教一而能知百,仁义聪慧,无疾体健,忠孝长寿,成为贤明的君王,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王业。
现代的父母也有很多成功的胎教体验。例如,经常和未出世的宝宝对话,孩子就能学会聆听父母的谈话,明白父母训诫的道理。孕期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饮食起居习惯,孩子出生后仍然保持本来的作息习惯,不会成为昼夜颠倒的「夜哭郎」。此外,在胎教时经常和父母交流的孩子,性格随和,不胆怯怕生。父母在孕期能够节制欲望,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发现孩子的突出表示为:能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做事专注,保持清净自守,免去早恋的困扰。
据一位阿姨介绍,她的外孙出生后喜欢听人读书,尤其是古代的经典。当孩子不耐烦地吵闹的时候,只要给他读《大学》、《论语》,马上停止哭闹,睁大眼睛静静地听,非常专注。本来,她的女儿在怀孕时,做义务的传统经典教师,无意中给孩子做了很好的胎教。常听母亲诵读传统经典的孩子,一般都爱读书,聪敏而安静,有良好的气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果想有优秀温良的孩子,就要从胎教开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赋予我们深厚的智慧。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
最后,愿您家添一个孝子贤孙,祝祖国多一个栋梁之才,祈人类拥有大圣大德。
参考资料:《黄帝内经》《礼记》《列女传》《千金要方》《孕产集》
《朱子小学集解》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 《万氏妇人科》
《妇人大全良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