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子女,为什么成为教育“头疼”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西方求败 发表于 2018-11-25 14:2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西方求败
2018-11-25 14:25:44 4867 5 看楼主
大家好,我是教培圈专栏作者Klaus·吴,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教培圈的那些事儿。

本年很安静,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望着全校教师忙忙碌碌的身影,眼睛有点湿润,想说点什么。

因为是教师,那就说说子女教育问题,谈谈教师子女的教育问题。





一、心痛:

为什么教师子女成长过程中最易出问题?

当老师的,越管不了本身的孩子。就像医生没办法给本身看病,发型师没办法给本身剪头发, 很多老师一提起本身的孩子,马上就从神采奕奕变成垂头丧气。

据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办事中心主任宗春山都认为:教师、军人、警察的孩子往往出现问题比力多,因为这三个职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有 绝对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同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的反抗性形成了一种冲突,家长 为了维护他们的权威性(或者是面子),往往采用极端的的教育方法(他们职业化的方法),最终导致孩子的变节性增强。

二、心酸:

为什么优秀教师的子女成才率反而不高?

每年看到教师节表彰那些优秀教师,我常常在想这些优秀教师“军功章”背后的那一半的辛酸付出,特别是作为下一代的孩子。

我们看到过不少类似的情况,愈优秀的教师,他们的子女成都率反而不高,按理讲,他们更有机会把本身的孩子教好,为什么?

看这一篇报道,一个县城几位名气较大的教师,唯一的独生子女,上学期间学业成绩不靠前,高考前录取的大学自然不抱负,毕业后找工作受到严重的限制。加之,孩子的胆识又不够,综合素养较低,交际能力一般,推销、办事、保险、餐馆等第三产业不肯意干,害怕丢失了身份和面子;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又进不去。最后,到处托人走关系烧高香,才勉强解决,其就业的经历令人唏嘘不已。还有位老教师,所带高中三十余年,不少弟子进入到高等学府。业绩可谓显赫,荣誉满身,但唯一的孩子资质实在平庸,且性格内向,不善交往,更无特长。据说,他办理学生严格,对本身孩子却十分松散。爱子心切,竟然代替孩子做作业,百般娇惯,过于放纵,让同行们大跌眼球。

教师,某种程度上就是典型的亏本身,尤其是对不起本身的孩子。种了人家的土地,荒废了本身的庄园。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想把孩子教好,促使其进步,但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通常,为了教学成绩,牺牲了本身的孩子,顾此失彼,让人唏嘘不已。

三、心结:

造成教师“托起别人的孩子,落下自家的娃”职业困窘的根源?

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子女教育的不成功,归因为教师工作太忙,但在深入的研究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与教师这一职业的心理及生活圈也大有关系。

其一,教师家庭,显著的特点就是家庭的氛围严肃古板 ,缺乏民主和活力,过于讲究规矩,干事情通常是按部就班,不会有所变通。骨子里面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新理念比力排斥。比如车贷、房贷、理财、网购、炒股等,这些新事物都少有涉及。可以说,教师身上本性缺少一种冒险精神,求稳求守,所以孩子的成才形式很单一,将就业的途径全部放在读书上,忽略了孩子平时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情商等方面开发,不鼓励孩子积极打拼。从而导致孩子思想狭隘,以后本身创业的意识欠缺,大多会以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为奋斗标的目的,过着比力平淡的生活。

其二,生活空间狭窄,人脉资源浅薄。职业的缘故,上班时间固定,上班地点固定,交往面除了同事,就是学生的家长,与其他的行业人员没有任何交集。长期工作在一种封闭的状态里。人脉资源短缺,导致信息渠道狭窄。在一个以人脉资源交集的现代社会里,人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形的本钱。在信息社会里,掌握了人力资源,能及时搜集到讯息,第一时间捕捉到机会,打通发展的快捷渠道。教师的圈子处于一个封闭状态,既没有时间去主动了解、探寻,又不屑与某些行业部门人员交流、切磋,长久以往,信息通道被堵塞。孩子的成长也就缺少外界环境的有效刺激,变成一潭死水。





四、好教师如何转身“成功父母

在这个教师节,我们不能只倒苦水,其实教师子女的精英人才的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先自我开心一下 )。据统计,在2016年各省高考状元中有27%的学生母亲是教师,13%的学生父亲是教师,因此有人说,教师子女的成功是我们这些做教师的“隐性福利”。但是为什么大家感觉教师子女是让我们头疼的问题,甚至成为部分教师同仁的“难言之隐“,那是是因为我们对我们自身子女要求的“期望值”太高了!但在分析了上述教师子女教育中的三类问题后,还是有些改进的方法与空间。

由此,联盟台特邀联盟台创始人牛新哲老师,一位名师父亲,是如安在教出别人家的娃成为两届状元后,又顺利地把本身的女儿在2018年成为状元及第,他针对上述三大问题,提出了名师转身“优秀父母”的三大招:

1、角色转换: 名师父母,不仅仅只有一面

2、榜样作用: 名师父母,如何传承你的“优秀力量”

3、青出于蓝: 名师父母,陪孩子突破“三点一线”

心声:

真心希望能把教师子女教育的那点“难言之隐”,通过正确的方法,变成我们津津乐道的“隐形福利”,与你分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丫丫的丫头 发表于 2018-11-25 14:26:3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丫丫的丫头
2018-11-25 14:26:32 看楼主
笔者分析的很透彻,作为教育者如果能正确转变本身的角色来教育本身的子女,并且能多带子女外出增长知识,培养子女独立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kytt 发表于 2018-11-25 14:27:1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kytt
2018-11-25 14:27:17 看楼主
怎能我身边的教师子女都很优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8346172555 发表于 2018-11-25 14:28:13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8346172555
2018-11-25 14:28:13 看楼主
反正身边有些教师的孩子优秀得不像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异蓝 发表于 2018-11-25 14:28:47 | 只看该作者
5#
异蓝
2018-11-25 14:28:47 看楼主
小编本身子女出问题了吧?我们学校的老师子女绝大多数都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caiting 发表于 2018-11-25 14:29:28 | 只看该作者
6#
caiting
2018-11-25 14:29:28 看楼主
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西方求败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867 | 回复:5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