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促进就业:“供求相配”更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疯丫头 发表于 2018-11-25 14:5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疯丫头
2018-11-25 14:57:03 4866 0 看楼主
技能人才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的顽疾。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不竭增长,就业市场的总需求持续提升。但是,劳动者技术水平与用人方技能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直存在,造成了结构性失业问题。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是不变就业、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着力点。

比起将就业这块“蛋糕”的总量做大,解决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更为迫切。要使劳动者技能与用人方需求更适配,需要推进就业和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通过大兴职业教育丰富求职者的技术知识储备,从而实现就业市场的“供求相配”。

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与就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现。我国就业市场向来存在“上半年企业招工难、下半年大学生就业难”的老问题,这恰恰说明,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应从“校门内”和“校门外”两方面发力。

为了解决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条腿走路”问题,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专门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本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方案》的出台,反映出政策高层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传统文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两线并进,有助于破除职业教育歧视,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技术工人的认可度与尊敬度,从而实现就业供给侧的质量提升,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而职业教育的办学与发展,应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精准适配,使学员感到学有所用,能就业、好就业。唯有如此,方能提高职业教育、技术院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校门外”的职业教育同样不成忽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也在不竭提升。仅仅依靠全日制的职业教育,无法一劳永逸地满足企业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如果在职培训跟不上,劳动者的技能便随时可能落后,失业暗影依旧高悬。在职教育培训是劳动者应有的权益与待遇。因此,“校门外”的在职教育应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另一重要着力点。

针对这一问题,各方正在“几家抬”。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提出要支持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明年1月1日起,将就业见习补助范围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扩展到16岁至24岁失业青年;支持失业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对参训合格人员给予培训补助,对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培训期间再给予生活费补助。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颁布颁发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将在2019年全面推开。企业新型学徒制是职业培训工作主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是支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的培训制度重大变化。这一制度的全面推开,对于鞭策校企融合、缓解工学矛盾、促进技能人才提升待遇、促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等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技能供给与技能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造成了失业,也阻碍着许多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因此,职业教育理应走上前台,通过发展,使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水平与经济总规模水平更相配。用“校门内”的职业教育武装劳动者,用“校门外”的在职教育帮手劳动者紧跟时代,使更多劳动者成为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疯丫头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486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