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清朝对皇子的教育有多严格?平时都要做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夜夜霓虹 发表于 2019-1-2 13: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夜夜霓虹
2019-1-2 13:10:33 4081 0 看楼主
在我国古时候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制度中,国家的治与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君主的贤能程度。若有幸能遇上明君,百姓可以安身立命;可若遇上昏君,就有可能民不聊生。

从整个王朝的长远角度看,皇帝的贤明程度也存在木桶效应。决定一个王朝气运的,不是看最贤能的君主有多好,而是看最昏庸的君主有多差,历史上不难见到,再富饶的江山,也经受不住败家皇帝的挥霍。因此,一个王朝皇帝是否具有足够的基本素养,决定了其国祚是否绵长。

即便是最贤能的君主,也并非生来就有才能,他们的能力来自于教育。不外,虽然皇室子弟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有些皇室并不注重皇子教育,或者就只重视太子一个人的教育,导致皇子之间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一旦出现政治能力严重不足的继承人,就容易导致王朝的倾覆。



我们知道,在大标的目的上,历史是不竭进步的,因为后来的人们可以通过吸取前朝的教训进行改革,规避掉一些错误。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朝,就汲取了前代的教训,非常重视皇子教育,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

从清初开始,只要是皇帝所生下的皇子,不论嫡庶,都要到紫禁城内乾清宫旁的上书房接受教育。《清实录康熙朝实录》记载,康熙小的时候“六龄读书”,别的清朝后来的其他皇帝都是“六龄就傅”。

说到六龄,并不是指的中美合拍、下半年开机、文体两开花,而是六岁的意思。皇子们才刚满六岁,就要正式入学了。大家可能觉得,作为一个刚满六岁的小孩,又是皇帝的儿子,皇子们的学业即便不轻松,也不会太难,但实际上,清朝对皇子们的教育非常严厉,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艰苦得多。



皇子们上课的时间,是在寅时,也就是早上4、5点钟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到上书房打卡上课了,然后一直学习到大概申时才下课,这对一个刚刚入学的小孩子来说,是对脑力和体能的双重考验。

并且皇子们不仅每天上课的时间长,还难得有休息的时候,每年只有元旦、端午、中秋三大节,加上皇帝万寿以及皇子本身生日那天可以放假,其余时间日日读书,从不间断。这样的学习强度,比之如今的高考学生也不遑多让。

除了来自学习本身的压力以外,皇子们还需要面对来自兄弟竞争以及皇帝考察的压力。因为清朝在雍正以后不立太子,皇子们人人都有继承皇位的机会,自然免不了竞争。而兄弟竞争最主要的舞台,就是在这上书房中。



由于皇帝重视教育,会经常到上书房巡视皇子们读书情况,还是不是抽查他们的学习成果。面对巨大的压力,皇子们只能拼了命地下苦功夫读书,来博得皇帝的青睐。若学业不精,则会受到责罚。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皇子们经过十余年的锤炼,成年后的基本文化素养遍及较高,同时也形成了勤奋的习惯。在清朝的皇帝中,没有出现过像过去那样看不懂奏折,或者偷懒不上朝的情况,亦即没有出现太过荒唐的昏君。

而清朝教育制度的失败,出现在同治皇帝身上。清朝严格的皇子教育制度只是外在压力,而内在的驱动力,来源于皇子彼此之间的竞争。而清朝的咸丰皇帝只剩下同治这一个儿子,无需竞争便已宣告大位有归,所以同治也没有花太多心思在学习上,成年后还沾染恶习,年纪轻轻就患上传染病而亡,算是清朝国史上最失败的一位君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夜夜霓虹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08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