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艺人生|高志明:三十年前的笔记本(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isisi 发表于 2019-1-14 10:50: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isisi
2019-1-14 10:50:41 4926 0 看楼主

三十年前的笔记本(上)

高志明


一本三十多年前的笔记本,虽已破旧,但它记录的当年情景仍象过电影似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九八五年五月三日晚上,在邳县文化馆里,人头浮动,声音躁杂,有些拥挤。办公室里挤满了人,我也挤在其中,焦急地等待着。老师们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别着急、一个个来!”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登记填表缴费(大概二十元左右,相当于半个月的工资),发学员证,还有一个紫红色封皮的笔记本。

笔记本首页上盖着两个鲜红色的印章。一个椭圆形印章:文艺创作讲习班,落款:江苏省文联、邳县文联、文化局。另一个园形印章:江苏省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那当时可是有含金量的)。拿到了这个笔记本,我紧张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舒畅地长出口气。

院子里躁杂的情景吸引了过往的人们。在那个买东西要票券的年代,粮、棉、油、布、肉、烟、酒、糖、煤等等日常生活所需几乎都是凭票供应。人们以为这样的场面是在卖低价不要票券的东西,当人们走到跟前一看,不屑一顾道:“我当卖啥东西呢,原来就是一个小本本。”


就是这个小本本,它在文学爱好者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寄予了对文学的爱好、对写作知识的渴求、甚至一生的梦想。有了这个小本本就有了通行证,才能走进教室,聆听专家、教授们的讲课。有了它,可获取更高层次的写作知识,象久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滋润期待的心田。

在改革开放之初,长期被禁锢的文化领域得以复兴,百花齐放。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怀揣着梦想,迫切需要写作专业知识的指导培训。省文联与邳县文联、文化局联合举办了文学爱好者期盼已久的文艺创作讲习班,象春风吹进了文学爱好者的心田。他们蜂涌而至,来到县文化馆报名参加学习培训。在那时可是邳县举办最高层次的文艺创作讲习班。

从那两个印章也可以看出它的份量轻重。在这期讲习班上,也不知成就了多少人,成为作家、诗人、文艺名人,也还有多少人在追逐文学的路上。但对文学的爱好已深深溶进血液,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为办好这期讲习班, 县里相关的领导筹办出席,并参加授听课。有刘春平(县常委、宣传部长),张士伦(宣传部副部长、宣传科长),朱广生(副县长),朱廷香(县文联主席),李玉侠(县文联副主席),冯宪永(文化局长)等。

聘请来授课的老师有陈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艺评论家),陈德溥(省文化厅戏剧编委、影剧文摘报付主编、戏剧理论家),冯建民(影剧文摘报编辑部主任、省美术学会理事、戏剧理论家),孙友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姜平章(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李育生(文联组织部副主任、作家),苏以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负责人、作家),杨光(信息交流记者、青年诗人),王泓(省音协音乐编辑)等。

如此知名的老师教授,高水平的师资,强大的教学阵容。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文学爱好者踊跃参加。还有来自远在五六十里外的农村,甚至周边县市的文学爱好者也慕名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isisi 当前离线
网站编辑

查看:492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