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里来了特殊孩子如何接纳 青岛加大特殊教育投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01网校 发表于 2019-1-17 08:4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01网校
2019-1-17 08:40:41 2920 0 看楼主
原标题:班里来了“特殊孩子” 如何接纳?

“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有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还有更多的孩子虽然没有申请随班就读,但存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强等问题。”岛城一小学校长向记者透露,随着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得以进入普通幼儿园、中小学就读,但在为这些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公平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问题。前不久,广州某地一孕妇携自闭症儿子自杀的新闻让人扼腕,事后曝出自杀疑因透露娃有自闭症而被其他家长群起攻之的内情,引起舆论关注。

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摆在了幼儿园、学校面前:班主任和学校是否有专业能力、足够精力应对这些特殊孩子?家长和同学能否接纳班里特殊孩子的存在?

遭遇“星星的孩子”他们这样做

“我已经做了18年的幼儿教师,工作第三年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因感觉统合问题导致认知发展迟缓的孩子。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幼儿园(延福分园)老师郝莉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整个教育系统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注,以及教师群体对特教知识的学习,她和同行们越来越察觉到身边特殊孩子呈现增多的趋势。 “在我们看来,不该把这类孩子当做‘问题’,而应该当做一个‘小问号’,用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他们,用爱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理解、包容、帮手他们……”郝莉担任班主任期间,班里就曾遇到过一位“星星的孩子”。入园首日,出于教师职业的敏感,老师们就觉察到了这个孩子的“特别”。经过细致不雅观察和有效沟通,家长带着孩子去相关机构做了专业测评,意识到了本身孩子的不同。

“对特殊儿童而言,在学龄前期进行早期干预更加有效。除了家长要正视孩子的情况、积极参与专业康复治疗外,我一直坚信,幼儿园积极向上的集体环境,对于孩子的帮手同样很大。 ”除了认知滞后、语言障碍和感统失调外,这名“星星的孩子”常常无法掌握与同伴互动的力度,有段时间与不少小伴侣发生了不愉快,部分家长不免心里有了“疙瘩”。郝莉、焦方圆、杨思墨三位老师不仅格外关注着“星星的孩子”,还积极进行家长沟通,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引导幼儿积累正向的同伴交往经验。 “我们在班里特别注重幼儿社会情感的培养,引导同伴互帮互助,在孩子们发生矛盾时进行随机引导,帮手他们学会原谅、宽容、接纳身边的人。 ”郝老师介绍,在小伴侣与“星星的孩子”发生不愉快时,孩子们有很多好办法,譬如及时躲开、向对方说出本身的感受、寻求老师的帮手……在老师们看来,这位小家伙的到来恰恰是一份“特殊的礼物”,深化了孩子们对平等、尊重、友爱的认识。

游戏化方案进行早期干预

“目前许多幼儿园存在不同类型的特殊孩子,必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重视,早期干预势在必行。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幼儿园刘海岩园长向记者透露,幼儿园十分关注特殊幼儿的早期干预,2017年6月份还申报了课题《个别幼儿独特行为心理研究》,课题组成员教师按期进行相关研讨,不竭探索早期干预的有效策略。研究生阶段主攻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杨思墨老师就是课题组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课题组借助《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瑞文彩色非图文推理测验》等心理评估量表,同时结合教育不雅观察确立了参与对象,并为其建立专属档案,将对幼儿独特行为的干预贯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课题组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游戏化干预方案,例如沙般游戏、绘画分析、音乐游戏等,用描述性语言客不雅观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示,并存入档案。教师不竭分析、反思,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通过早期干预,帮手独特行为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郝莉老师告诉记者,在全园老师的关注、爱护下,加上幼儿家长的理性对待和专业机构的课程介入,那位“星星的孩子”在语言表达、动作发展、同伴交往等方面有了巨大进步,顺利融入了集体生活。

真实故事改编 全校师生动容

据记者了解,在幼儿园、中小学中除了有因先天因素导致的特殊学保留在,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业压力等因素也会出现一些特殊表示。在青岛47中一次名为“心灵的表演”主题校园心理剧大赛上,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心理剧,让全校师生热泪盈眶。这则按照真实故事改变的心理剧,讲述的是初一一名男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开始表示出不受控制地发出怪声、肢体抖动、触碰他人等症状,进入初中后他的种种表示,引起了不明所以的同学们的排挤和讥讽。在相对紧张的班级人际环境中,男孩的症状愈加严重,在家长和老师的帮手下,最终这名男生向全班同学说明了本身的情况,并且在药物干预和班里同学帮手下,逐渐控制住了病情。

表演现场,当孩子们重现从排挤到接纳的全过程时,台上的小演员泣不成声,台下的师生们同样热泪盈眶。同样是在青岛47中,曾有一名智力发展仅相当于五六岁孩子的男生,同样在班主任和学校的帮手下,被全班同学当做“宝物”,参加入校军训、校运动会、科技节,度过了快乐初中时光。

老师精力有限 不免会有忽略

“中小学阶段有学习任务,面对学业进度,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的差距会愈加明显。学习能力滞后的孩子的成绩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整体成绩,这一成绩又与老师和学校的评优、绩效直接相关。而班主任很难拿出多余的精力关注这部分孩子,加上老师们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不免会有忽略。 ”有学校校长向记者透露,按照现行的随班就读政策,申请随班就读的学生成绩,不计入班级整体考核范围。但学校里仍有个别学生,虽然并未达到随班就读的标准,但在学习能力、自我控制、攻击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异常,此类孩子往往会成为同学、家长抱怨、指责的对象。

青岛多措并举 加大特殊教育投入

据了解,从2015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三项改革,多措并举为全市开展特殊教育三项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其中,随班就读学生数在1500人以上。去年,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印发了《青岛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针对青岛的特殊教育发展提出了多项具体办法。通知要求,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可以适用普通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其学习要求可以适度调整。

同时,《提升计划》还加大了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8年,接受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在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不得低于本地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10倍,其中,患孤独症、脑瘫症的残疾学生和儿童,生均公用经费不得低于本地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12倍。义务教育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免住宿费、校服费。随园保教残疾幼儿免保教费、伙食费。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学校、主管部门加大对特殊儿童教育关注力度的同时,有的家长却不肯意正视本身孩子的情况。 “我们老师与家长沟通孩子可能存在行为异常时,很多家长会理解成老师对孩子有意见,不仅不带孩子去做专业测试,反而从此对学校和老师有了抵触情绪。 ”有一线老师向记者抱怨。讳疾忌医不肯意接受专业机构帮手,或是孩子有问题不肯意告诉学校,都对孩子后期干预和康复造成了困难。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来源:青岛晚报 编纂:可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01网校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92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