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教|养育当下的孩子,家长须记住这几条教育不雅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haoyb 发表于 2019-1-28 15:2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liuhaoyb
2019-1-28 15:28:38 3139 1 看楼主
都说现在是焦虑的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想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引导,帮手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那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承着怎样的不雅观念呢?
其实在家长圈子里,对应严格至上的“虎妈”、军事办理的“狼爸”、温柔呵护的“象妈”、魔鬼训练的“鹰爸”等,可谓是一股清流。那为什么你越为孩子好,孩子却越不领情?




教育孩子前先了解孩子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不放在眼里期,30岁之前又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他们才真正了解本身的父母。
可见,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搬弄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代际隔阂的原因是:一是由两代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两代人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对新技术适应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10-20岁之间,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该当即质问或训斥,而应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常这样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关于兴趣班

会说话就去学唱歌,会走路就去学跳舞,家长也爱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确实喜欢就开始,孩子确实排斥就结束。
生命中接触的所有事物,都会累积成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孩子多学一门兴趣,就是多打开一扇窗。至于“特长加分”、“才艺长脸”,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孩子能尽早找到本身愿意投入时间去琢磨的事情,就值回票价。
关于补习班

硬啃下来的知识有毒。市面上只会教孩子套公式、套解法,而不肯花功夫帮孩子从内在理解知识的补习班,不会进入佛系家长的法眼。
哪怕外面大环境的浪潮,逼着越来越多学生放弃理解知识,只要最后能得分就行,佛系家长依然心如止水:明明一分钟就能背下的公式,花足一节课去理解——有时候,慢便是快。




以孩子为师

人类学家玛格丽米德当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学习的文化),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出生、成长在新的时代,对变化的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此提出"以孩子为师",并倡议改变以往的教育不雅观念。向孩子学习绝不料味着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标识表记标帜着成人的成熟与睿智。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以群治独

不少独生子女有某种孤独倾向,尽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却又不肯与人交往,不肯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与人交往或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又表示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不知所措。
还一些独生子女有独占、独享等不良心理和行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独生子女之"独"呢?其一,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而父母又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其二,居住环境由平房的开放性转为楼房的封闭性,这种变化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其三,许多家长出于种种考虑,不鼓励孩子间串门走动;其四,父母对孩子娇宠过度,使孩子误以为只要本身快乐就行,不必关心别人,等等。
孩子身上某些人格缺陷,靠一家一户的封闭式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应依靠群体的作用,以群治独。在许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影响超过了大人,因此,以群治独,让孩子走出孤独,融入群体,是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明智能选择。
关于庇护

孩子不小心摔倒绝对不能扶——这是常识,孩子玩沙子,好奇吃了一口?不妨,下次就不会再吃了。孩子爱玩小刀?不妨,记住刀口不要对向本身和他人的身体,不要对刀施加强力就够了。孩子爱拆电器?拆吧,但只能拆旧电器。孩子爱玩火?可以,室外消防条件达标就行。
挫折教育

有考试就有可能不及格;有伴侣就有可能被排挤;听讲了就有可能会忘记老师说过的知识点;好不容易组织一次的野餐,有可能因为下雨而取消;畅销的玩具,就有可能卖光……别以为只有大人才会闹心,孩子的生活中也有一大堆不容易的事。
生活本身就是:家长不折腾本身,也不折腾孩子——天没亮就得去跑步,有机会就去勤工俭学,假期还找个营地来一次魔鬼训练……家长不会要求孩子做这些,除非孩子本身提出。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表现在这个人能够自由地、有选择地支配本身的行为。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儿童有机会实现自我、表达自我。而剥夺儿童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调查研究表白:自由支配时间的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子女有更强的成就需要。
让孩子对本身的过失负责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中特别注意对孩子过失的处理。一般说来,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必然的能力,就应让他承担责任,这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前提是,你给孩子的爱,能让他(她)们能承受、消化;反之,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负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独自一人一一 发表于 2019-1-28 15:29:27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liuhaoyb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139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