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人资质平庸,却成为了晚清名臣,因为会教育孩子,后代个个厉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andy0113 发表于 2019-2-26 14:0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sandy0113
2019-2-26 14:05:43 3101 0 看楼主
对于曾国藩,他曾说:“不妥圣贤,便为禽兽。”他也曾说,“心至苦,事至盛也。”有人这样评价他:“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但这里,对其有一个精妙的概括,那就是:“曾国藩是庸人的表率。”因为,历史上的曾国藩本来就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

曾国藩是清代赫赫有名的权臣,满清是异族统治,作为汉臣,受到重用的不多,曾国藩绝对算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对于大清,他不仅自身功成名就,并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也是很有建树的。可以说,他的方法比拟现在大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来看要进步的多。



笔者经过整理,曾国藩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

首先、着力于家风的建设和提倡“以俭养德”。曾国藩认为:如果想让孩子很好地在社会上保留,并且,能让他们的子女也能够幸福生活,那就要注重对他们勤奋和节俭的培养。曾国藩经过多年的思考,对勤奋和节俭有着其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一个家族如果想要长久地兴旺,那么,就必需要懂得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在富裕的情况下不骄纵,在贫瘠的情况下不合错误生活失去希望。勤奋不单可以熬炼本身的体魄,并且,还可以养成做事勤快的习惯。所以,只有长久地坚持勤奋和节俭,才能使一个家族代代传承下去。



曾国藩最小的女儿在年老时,曾经写过一个年谱,年铺上记录着这样一件事情:

在她年幼时,大概十几岁,当时,父亲担任着两江总督的职务,母亲带领着本身去父亲所任职的总督府玩。因为,本身也算是官宦人家的千金,所以,母亲为了将本身打扮地标致一些,特意给了一条镶青边的裤子。但就是这样的裤子,还是哥哥曾纪泽去世的妻子留下的。

本来,挺正常的一件事情,不料被父亲曾国藩看到后,觉得镶了花边的裤子彰显了富贵之气,于是让女儿迅速换掉。听到父亲的话,本身只能马上到屋中换了件没有任何装饰的裤子。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不仅要求本身行事节俭,对家人的节俭程度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曾国藩在给本身家人的家书中,屡次诉说本身坚持节俭的原因:世间大部分的富贵之家,家产传承了一代便归于普通。他们的后代在开始的时候骄奢淫逸,入不够出之后,便终日游荡,无所事事,最终,只能落个悲凉的下场。

所以,在曾国藩的眼中,纨绔子弟很难立下大的志向。他们首先是傍若无人的骄纵,然后,就是肆意挥霍家产,最终,金山银山也不够他们享用的。想让子孙世代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竭积攒家产是行不通的,培养他们勤奋和节俭的品质才是正确之道。

其次、就是要从自身做起,甘于过普通百姓的生活。曾国藩在世时,浑身上下的衣服不外价值三百两银子。并且,他的衣服,一穿就是十几年甚至是三十年。曾国藩不单对子女的衣饰严格要求,对他们的饮食上也是管教众多。



吃饭的时候,如果,看到碗中有着带谷壳的粮食,就必需仔细磕开壳然后将粮食吃掉。由此可见,曾国藩是很注重教育子女爱护保重粮食的。除此之外,曾国藩对生活中的住、行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他的住所,不仅跟其他官宦人家的没法比,跟本身弟弟比拟,也是差了一大截子。曾国藩的房子,只能用寒酸来形容。至于出行,曾国藩也是能俭就俭。“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可能就的他想说的话。

在当时,官宦人家平常都乘轿出行。但是,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告诫家人,不能染上官场上的歪风邪气,用走路就能办成的事情,千万不能乘坐轿子。不仅如此,曾国藩还要求儿女们不能接受仆人的伺候,本身能够完成的事情必然要本身完成。



最后、目光长远,注重实事求是。曾国藩教育子女,读书并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明晓事理。他的长子曾经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第三次失利后,他向父亲说:“不想再考了。”曾国藩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写信鼓励儿子遵从本身内心的想法做事。

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所选择的路,并不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在阿谁时候,很多人都不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没有想过要去主动学习。曾纪泽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主动接触西方文化,认真学习英文。其实,这种深谋远虑,除了他自身的眼光,同他父亲曾国藩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曾纪泽认真刻苦地学习西方文化,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之后,在谈判桌上折冲尊俎,为中国的近代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国藩的长子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名垂青史,他的次子也不甘落后。



曾纪鸿是曾国藩的次子,自幼对数学很感兴趣,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成了一名数学家,是我国最早计算出百位圆周率的人。曾国藩不仅本身成就不凡,他的后代子孙曾纪泽成为了外交家,次子曾纪鸿成为了数学家,曾孙女曾宝荪成为了教育家,曾孙曾约农成为了学者... ...

曾家后代英才辈出,曾国藩的教育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参考资料: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后代》、《中国通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sandy0113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10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