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千万不能光靠老师!家长的重要性,说一万遍不为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妖女 发表于 2019-3-6 11: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小妖女
2019-3-6 11:02:56 6388 20 看楼主





主播 | 武冰洁
实习编纂 | 李孜
栏目主持 | 杜润楠


“在这里听懂教育,
用声音直通两会”
欢迎收听今天的“两会伴读”

虽然这两天刚刚进入“两会时间”,但是关于家庭教育话题的讨论已经十分火热了。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女教师娜仁图雅建议,把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办事体系;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提出,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亟待立法明确。

家庭教育之所以颇受关注,或多或少跟当下一些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有点关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教育就主要在学校,责任就主要在老师了。那么今天的两会伴读,中教君也来“管管家事”,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家庭教育的话题——有些教育,父母不尽责,老师真的无能为力。

有些教育,不能推给老师,只能靠家长

我有一位当老师的伴侣,她有时候会跟我吐槽说,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总会说“孩子就全都拜托老师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老师就要全权负责了”,把老师当成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本身甩手不管,但如果孩子在校期间出了一些小状况,就马上问责老师。

这位老师说的情况,很多老师都会遇到。

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本身当起了甩手掌柜,这种做法,对吗?

从孩子生下来,一直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友善和关爱,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基本要求。

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因为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家庭教育上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父母的影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起点。他们必需具有承担教育工作的能力,这一点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但是呢,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压力,导致有的人往往忽略了父母的责任,反而把老师当作更合适的教育者了。

父母的一切都逃不外孩子明亮的眼睛

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妇联就呼吁将家庭教育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规范化发展。去年两会也有委员提出:“家庭是人生首所学校,要注重家教家风”,本年的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是他接触最多的人,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和适应这个社会。比如说,当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的肢体动作;当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的语言习惯;孩子看到电视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找电源开关……

总之呀,父母说话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生活习惯,都逃不外孩子那明亮的双眼。

同样的道理,喜缓洗砦竽读的孩子,多数是因为父母经常把书本捧在手上;喜欢宅在家的孩子,多数是因为家人没有出门散步的习惯。麻将桌旁和书本堆里长大的孩子必定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都坐在电视机前挪不开眼睛,孩子又怎么会静下心来学习呢?

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孩子的智商更重要

家庭教育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比如说非智力因素方面,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基本规矩等等。

所以呢,做家长的首先本身要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新知,不竭提高自身素养与育儿能力。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只是认字、读书、数数等,也包罗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了。家庭比如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基础上的。

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家长和老师并肩前行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最好的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百口长,老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和老师在一起并肩“作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结合在一起,给孩子十倍、百倍的力量,帮手他成长。

“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老师教授知识,家长养育孩子,不管何时,老师和家长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

所以说,只有家庭和学校“并肩前行”,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孩子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聚焦民生,关注教育,
两会看点,伴您耳畔,
欢迎您继续收听“两会伴读”后续节目。
我们下期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麦前金服 发表于 2019-3-6 11:03:5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麦前金服
2019-3-6 11:03:53 看楼主
现在孩子的教育,作业大部都是给家长做的,老师留作业,批改作业,订正都是家长在做,我觉得家长替老师分担了大部分工作,怎么能说家长不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o零o 发表于 2019-3-6 11:04:51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o零o
2019-3-6 11:04:51 看楼主
老师的工资高了,但也缺失了很多道德的东西。家长的挣钱压力重了,签字,发视频,看班级群的任务也重了。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好了,而快乐的童年也消逝了。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却似乎越来越重了。本质教育,而最应提高本质的是老师的道德本质,给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不雅观,才会组成更加和谐的社会。有句话说,一个国家,多建一所学校就会少建一座监狱,而这个学校必需传递正能量的东西,而不是打击成绩差的学生,劝退差生,侮辱差生,让差生有逃学的念头。
教育,期待你温暖的气息(对差生而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sprite 发表于 2019-3-6 11:05:13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sprite
2019-3-6 11:05:13 看楼主
做家长的,很忙,理解。
但是要知道,你的家庭教育是投入严重
不足的,甚至缺位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妇女在家相夫教子。
而我们中国不说绝大多数妇女在外工作(76%),就说你家,两人都工作吧?有多少时间花在孩子教育上?
其实,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很亏欠孩子的,中国家长可以说不是合格的家长。
出来混,欠的债总是要还的。这句话,在这个问题上也是适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xl623054 发表于 2019-3-6 11:05:54 | 只看该作者
5#
xl623054
2019-3-6 11:05:54 看楼主
你爱管不管,反正孩子是你的,能不能考上大学和老师有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axiao 发表于 2019-3-6 11:06:17 | 只看该作者
6#
axiao
2019-3-6 11:06:17 看楼主
眼光短线,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在教育已偏离标的目的,学习目的不明,除了应试,就是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强大中国,教育是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kytt 发表于 2019-3-6 11:07:16 | 只看该作者
7#
kytt
2019-3-6 11:07:16 看楼主
农村家长怎么陪伴孩子成长?有家的地方没办法养家糊口,有工作的地方孩子不能无条件的享受教育,就现实的问题,孩子,父母都有各种条件限制在异地中考和高考,很多农村子女不得不转学,转学麻烦,还不如就让孩子在农村读书,这是农民工子女跟父母分离的最大问题,难道中国十几亿人口就想不出能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和高考好办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永远不停的雪 发表于 2019-3-6 11:07:52 | 只看该作者
8#
永远不停的雪
2019-3-6 11:07:52 看楼主
喜欢这个话题,自古有之书香门第代代传,寒门学子为一股清流。现今社会乌泱泱的闹腾教育问题很多是来源于经济收入分化贫富分化严重。一些有了经济实力的家庭父母不想负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一味的享受生活,完全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向学校推向社会推向出国留学,这里面是多少虚荣心攀比心在作怪?因房子暴涨而受益的群体因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受益的群体内德不配政人群的居高不下继而产生了很多连锁反应。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与否更多原因是学习以及生活习惯起了决定性的结果。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果子不教父之过做不到,老师们怎么可能严管呢,老师多说几句家长就打上学校门来,一而再再而三的减负把老师的权利一再削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jovita 发表于 2019-3-6 11:08:18 | 只看该作者
9#
jovita
2019-3-6 11:08:18 看楼主
把孩子交给您了。这句算是很客气的!我们这很多家长孩子入保险他不上心,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他还是胡写,根本连看都不看,一点责任都不负,有的甚至连孩子的名字都写错了!老师给他打电话他到不耐烦了!还有的关系到孩子升学这样的大事都漠不关心!让他交材料就是拖着不交,好容易交了,该写的还不写,老师赶紧给写了一份交上去!诸如此类的事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JERRY仔 发表于 2019-3-6 11:08:43 | 只看该作者
10#
JERRY仔
2019-3-6 11:08:43 看楼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黄金。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最重要。家庭是基础,学校是龙头,社会是平台,共同携手,互相影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小妖女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6388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