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你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guxiang8 发表于 2019-3-8 13:3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guxiang8
2019-3-8 13:31:12 3220 0 看楼主


孩子的情绪控制、安全感等能力是由妈妈的养育方式决定的。

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曾经提出,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

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罗家庭的幸福。

一个妈妈直接影响孩子最初安全感、信任感、对本身情绪控制与不变的能力,进而会影响到孩子的情商与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与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在这特别的节日里,我想从如何培养安全、自信、情商高的孩子的角度将本身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能get到,同样的夫妻关系也是一样可以复制的。

因为丈夫在你面前,有时他会是个小孩子。



01、你的孩子,可能正面临“分离焦虑”。

在幼儿园,特别是刚入园的孩子,总会看到有一些孩子,每天都是哭的生离死别、孩子在班里哭,妈妈在校园哭。

这是典型的不安全感造成的分离焦虑,原因在于妈妈本人的心理状态与妈妈的养育方式。

妈妈本身就是一个焦虑、没有安全感、对孩子需求没有敏锐不雅观察力的话,孩子就会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那么,遇到这样情况的妈妈们应该如何做?

宝物刚出生,从鲜嫩、柔软、安全的母亲子宫中随着“生命之河”顺流而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世界的扩大,感受到的只有死亡恐惧与保留焦虑、饥饿带来胃的不舒服感。

做为妈妈的你,看着这若小生命,心生爱怜,能做的就是即时满足与尽可能的准确回应。

你会给宝物进行全身皮肤接触与说话,抱着他出去都会提前柔声告诉,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对孩子的爱抚、接触和沟通的做法,让他感觉到他是被了解的,被爱的,帮手他建立安全感。



02、断奶对于孩子来说,恐惧感仅次于出生。

母乳喂养在断奶时,因母亲工作关系,需提前断时,母亲是要守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安抚因断奶爆发的痛苦情绪。

有条件的妈妈最好是做到自然离乳。

切忌像很早以前那样的断奶方式:简单、粗暴与剧烈的。妈妈直接把孩子送到娘家,一个星期不见孩子,到时去接孩子时,孩子竟然不认识妈妈了。

对于职场的妈妈来说,需要在每次上班前,形成与孩子拥抱或亲吻,并告之你去上班,什么时候回来这样的仪式感。

并且,要做到大部分情况下按时回来。

总之,让孩子能感受到,你是不变的、可以等待的那种状态。

而妈妈就应该是一个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表示与需求具有很好的“涵容力”。

请接着往下看。



03、养孩子不是养植物,他们有本身的想法。

与妈妈建立信任感是孩子的自信的来源,取决于母亲对待他的方式。

与身边有些伴侣或同事的聊天中,会听到:

我一直觉得我不重要,从来不会拒绝别人、不会跟领导提要求,别人安排的事,本身就是再累,也忍着完成。

有想要做事、工作的念头,可很怕失败,所以不敢努力,不敢主动承担工作,怕努力依旧失败。

我们也在往期的推文

《别再夸我了,我才没你想象的那么好》

中分析过这种心理:别人眼里的本身是很能干的,可我总觉得本身不优秀。

其实,这些成人,小时候被母亲错误对待过:

-不小心打碎了勺子、碗,受到妈妈的批评。

-在沙发上蹦来蹦去,听到的是“别摔下来,摔着你。“

-”别动阿谁音响,别弄坏了。“

经常这样被“不敢动这、不能动那的”的声音淹没,伴侣就形成了做事畏惧、非常胆小、怀疑本身的性格。



母亲办理好本身的情绪,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石,是开启一段亲密的亲子关系的钥匙。

作为一个妈妈,能体验到妈妈带孩子的不容易,也理解各位妈妈们希望孩子能够乖一点、省心一点。

可是养孩子不是养植物、养动物,孩子不成能一直静静地在那里等着浇水、施肥,他们有本身的想法和脾气……

在面对孩子的各种突发状况时,我们要去包容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情绪化,冲孩子发脾气。

这就是一个妈妈的“涵容力”。

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不竭地用本身的方式去探索与体验处在世界。

摸摸这个、扔扔阿谁……

我们家长过多的限制,会导致让孩子的能力有限或是经验不足,反而会让孩子在一次次探索的过程中为我们惹出各种各样的麻烦。

比如:家长因怕孩子吃饭弄的满地都是,而去喂饭。

那他会对吃饭没有了兴趣。经常会不好好吃。

想要本身独立玩耍时,却非要让家长在旁边看着,因为家长总说得看着你,要不你磕着碰着 。

于是,我们常常出于庇护孩子的初心,不让孩子动这个,不让孩子碰阿谁,在孩子惹出麻烦的时候,忍不住冲孩子大发脾气。

久而久之,会一点点磨掉孩子的好奇心。



04、听过上百条育儿经,但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分享一个与孩子的故事:

2岁摆布时,孩子拿杯子喝水,不拿本身的,要拿我的阿谁大杯子,却能力有限,没有抓好把手,水杯掉在地上,摔碎了,水也撒了一地……

我看到地上的碎瓷片,并没有生气,更没有冲他大吼,而是引导他,怎么做就能把碎片与水收拾干净。

之后,我主动先把地面上容易割伤手的碎瓷片打扫干净,还给了他三种选择,海绵、毛巾和拖把。

在不弄伤本身手的情况下,他学着做出选择,跟母亲一起用拖把把地上的牛奶打扫干净。

这样的事情很多,现在孩子知道他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了。

去到新的环境也可以很自在的主动探索、认识新事物。

而对我而言,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

当你觉得孩子给本身惹了麻烦而烦躁不已的时候,孩子因能力不足而撒水、撒牛奶的举动,就是一次错误、一次麻烦。

而当你用心看见阿谁努力尝试、努力成长的孩子,耐心引导他从一次次小小的失误中学会点什么。

比如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不放弃,那么,那就不是错误,而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这样,孩子会感觉到:

妈妈是爱我的,不会因为什么事情改变,我生命里可以和所有人隐瞒做错过的事情,唯独不需要跟她隐瞒。

不管我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可以变成别人家的小孩儿,她都会无条件地爱我。

无论何时,都要让孩子不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爱,才会让他拥有一份前行的底气和自信。

有了这样的基础,孩子对他人情绪感受力、对本身的情绪控制及成人后建立亲密关系及人际关系有着莫大的帮手。

作者介绍:冯敏,二级心理咨询师、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未成年人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从事学习与实践近10年,咨询专业标的目的:经典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分析、客体关系、沙盘、认知疗法。擅长咨询问题:亲子关系建设、自我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婚恋亲密关系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guxiang8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22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