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新时代孩子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景哥 发表于 2019-3-10 20:5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景哥
2019-3-10 20:50:41 3066 0 看楼主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一直非常崇尚教育,出现过很多不胜枚举的教育大家,古有孔子、孟子,今有陶行知、蔡元培等,为各种的时代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已长大成人,开始生儿育女,抚养教育下一代,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教育新格局。



由于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隔代看护变成了非常遍及的现象。同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何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人才?目前来看最公平的选拔制度就是中考和高考。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帮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从兴趣班到补课班,包罗万象,不一而足,也催生出了整个社会轰轰烈烈的补课文化。

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长的焦虑和攀比心理占了上风,举个例子,如果邻居或同事的小孩在外面补课,而本身的小孩不补,作为孩子母亲总感觉心里少了些什么。另一方面高考和中考的难度,包罗一模和二模,远远超过了普通公立学校的授课水平,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水准,家长也不得不花巨资报课外班来增加孩子的竞争力。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号召减负,但如果最终的衡量标准没有下降,减负的号召也只能停留在口头层面。



中国学生由于选拔淘汰率高,考试成绩就变成学生的重中之重,而其他的综合本质教育只能放在第二位,而当学生们真正踏入社会,才发现综合本质竟是如此的重要,而重要的综合本质比如与人相处的情商、办事能力和灵活性等等恰恰是学生生涯被忽略的。从社会要求上来看,需要改变教育中技术主义和工具主义盛行的状况,改变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重理轻文,独尊科技,理科、英语至上,过度的考试和分数竞争;需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人格养成以及审美、艺术、历史修养和社会关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社会办事的公益心,学会生活的能力等等,使教育回归它真正的意义。

对于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家长,确实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其实孩子身上的很多优点是源自父母,同样缺点也会闪现父母的身影,因此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而这些理念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家长不竭留心从身边的书籍、讲座和现实中汲取养分,严格意义上说,家长比孩子更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



由于隔代教育增加了孩子办理的复杂性,家长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要对孩子爱而不娇,严格而民主,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都对成长无益。过于严厉孩子会选择逃避反抗或撒谎欺骗;过于溺爱孩子会经不起挫折,性格任性,没有责任心;对孩子过度庇护,不让孩子做事、活动和本身选择,会造成依赖性,遇事束手无策,不适应集体生活,要让他在选择中做决定并承担对应的责任。

而人格教育主要包罗三个部分,一是情感教育,即感性教育,目的是培养美的人格;二是理智教育,即理性教育,目的是培养真的人格;三是信仰教育,即德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善的人格。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情感教育、理智教育和信仰教育虽然不能截然分开,但却是有先后挨次的。按照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起点,主要在婴幼儿阶段。理智教育是人格教育的较高层次,主要在少年阶段。信仰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最高层次,主要在青少年阶段。家长需要针对不同的成长阶段采用相应的策略,来帮手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青春期,需要熟悉这个特殊时期的心理波动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总的来说,教育孩子虽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有着强烈的时代性,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承担起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景哥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06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