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年,你的休闲农业项目和景区营销需要更新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engda7 发表于 2019-3-20 07:5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fengda7
2019-3-20 07:57:05 3780 2 看楼主


随着大众化旅游和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景区依旧面临着广大散客在目的地消费多元化和体验生活化等方面的新需求。与之相应,景区景点规模日益扩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景区营销出现了三个新特征
第一,景区宣传的故事化,就像大家看到阿里巴巴想到马云,看到华为想起任正非,看到万达广场想到王建林。相信很多人看到华为的任正非在机场拎包等出租车的场景照片,出现在各种网站上,这是背后团队精心策划的结果,通过品牌人格化更容易传播和记住,所以景区在营销的时候应该把历史人物典故或者游客亲身体验景区的游记故事放到各大网站上,游客更喜缓洗砦竽读这样的内容!







第二,借助互联网意见领袖(也叫网络红人)的传播,意见领袖写的游记以及点评比直接广告更有公信力;随着各大OTA在线旅游办事商和职业旅游达人的深度合作,旅游达人拍摄的旅游照片,撰写的旅游攻略成为80/90后年轻主力大军出游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聪明的景区营销宣传推广团队已经开始在各大OTA网站进行布局,在未来的3-5年,这种投资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三,口碑传播,景区通过互联网在线办事游客(景点讲解/景区地图导览/外语翻译/信息查询),提升旅行体验,游客在微信伴侣圈分享的景区旅行体验比电视台广告更有影响力。携程、去哪儿、链景旅行、喜马拉雅、马蜂窝等在线旅游办事提供的旅游资源为出行游客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这些办事资源的点击量、收听率也成为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

构建景区新营销,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特色产品/景区+文化植入
特色产品和特色景区,作为线下导流的端口,需要具备必然的吸引性、可传播性、共鸣性与趣味性。如:西安永兴坊的摔碗酒便具备以上特性。
2、强有力的线上线下运营能力
强有力的线上线下运营能力,为“网红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空间,使景区的日常运转能够得到有效的进行。成都秀丽东方生态文化景区,就在线上和线下就形成了运营闭环,保证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优势互补、整合营销
景区新营销并不是“散点出击”,单一地通过以上渠道中的一种进行营销,这样的宣传显得很薄弱。新营销需要同区域的其他景区或行业一起优势互补,整合营销,互推抱团发展,甚至在营销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与传统媒介营销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营销。这种整合打包可以是景区加酒店、滑雪加温泉、也可以是小镇加购物。事实上,每个垂直行业或其他景区的粉丝,是景区重要的潜在消费群体,整合的立体式营销会是一个庞大的景区宣传与互动平台。







4、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与流量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与流量,使得景区能够在线上得到有效的传播,拥有线上导流渠道。近来,不少景区的走红,都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鞭策作用。
5、加强员工与公众的交流
利用各种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专业论坛等,开展旅游景区员工与游客、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以增进社会对旅游景区的认同和了解,建立不变的客户关系和良好的办事营销体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结语: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景区的发展成熟,决不能仅靠营销和宣传,而是必需要让旅游产品、后续办事和办理都跟上,包罗文化主题、景不雅观价值、市场吸引力等,从而延长“网红”属性的存续时间。有些“网红”景点,开始籍籍无名,短视频营销火爆之后,其产品并不令人满意。徒有噱头,热衷炒作,这样的景区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粟利 发表于 2019-3-20 07:57:4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粟利
2019-3-20 07:57:4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kfiwjgg 发表于 2019-3-20 07:58:05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kfiwjgg
2019-3-20 07:58:05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fengda7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780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