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 | 让孩子上“国学班”、私塾代替义务教育?糊涂父母该醒醒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两手相挽 发表于 2019-3-29 08: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两手相挽
2019-3-29 08:05:03 2779 0 看楼主


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社会上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出现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甚至有家长选择让孩子上这种“国学班”来替代义务教育。

但与此同时,此类教育机构诸如“资质不明”“收费过高”“教授‘伪国学’”等各种乱象也被时常曝出,引发社会关注。

那么,这些教育机构所教的“国学”到底是什么?家长有必要送孩子去专门学这种所谓的“国学”吗?



教育部发文 严查私塾代替义务教育

针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教育部于近日作出安排。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不法办学行为。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法办学”,这是教育部对替代义务教育的“国学教育”做出的明确表态。今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相关学校进行审核和监管时,想必也有了依据。毫无疑问,这是对“国学教育”野蛮发展现状的纠偏。



消息一经发出,随即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在@中国新闻网微博下留言表示,支持教育部的做法,严查不法办学。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微博

那些打着“国学”旗号的培训机构



一年十余万元的“国学班”

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阅读经典文本,以此开阔眼界、启发心智,原本并非坏事。

但从这些年媒体曝光的案例来看,所谓“国学教育”俨然成了一口筐,但凡跟传统沾点边,甚至打着传统的旗号而开展的应试培训,都被冠以“国学教育”——其实既谈不上国学,也无关教育。

2019年1月,“某明星一家为了孩子教育从北京搬去徐州,每月房租700元”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

为了让孩子上“女德课”,该明星一家模仿“孟母三迁”,并且还承担一年10万元的学费让女儿参加“国学”培训班华夏学宫。

据该机构李老师介绍,目前学校主要开设的是暑期班,在暑期班结束之后,上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是否进一步上全日制课程,即初中和高中的教育。



李老师称,学校的暑期班报名很火热,“每年都能有两三千人报名,最后能上课的有800人摆布,不超过1000人。”

而李老师介绍,上课内容主要集中于诸子百家等经典课程,以及书法、古琴、茶道、女红、舞蹈、武术和太极等艺术课程。



李老师还介绍,在暑期班结束后,如果要选择继续读全日制课程,只能选择从初一或者高一开始上课,而不能插班,每个班有25至35人,每年大概招收2到3个班。据李老师介绍,暑期班收费为四周课程1.2万元,初高中则是每年10.56万元的学费。

但尽管学费昂扬,但李老师称初高中的教学并没有学历,也不能参加高考,如果通过考核,会拿到学校本身颁布的毕业证,高中毕业后,很多学生就会直接选择就业。

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女德课”



2018年8月,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亲子夏令营夏令营上,“男为大、女为小”“婚姻四项基本原则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穿得时尚表露,等于教人强奸”“三精成一毒,专伤不洁女”等熟悉的“女德”教案也出现在夏令营课程视频中。

2017年11月底,媒体曝光辽宁抚顺一“女德班”,其“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点外卖就是不守妇道”等雷人语录,令人瞠目结舌。开办这一“女德班”的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郑州、温州和三亚设有三所分校,其讲师经常受邀去各地办公开讲座。

2017年5月14日,江西九江学院以“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为名,邀请自称某“传统文化公益讲师”的丁璇来校进行了主题讲座,其中“三精成毒”“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女性穿着表露会克家庭、克父母、克子女”等言论极端歧视女性,严重违背科学、法律常识,引发舆论哗然。



每一起“女德”事件,都会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无论是丁璇宣扬的“女德”,还是辽宁抚顺传统文化学校讲授的“女德”,都有一共同特性,那就是压制女性、恐吓女性、奴化女性。

一些所谓的“传统文化学校”,以培养“端庄娴雅、灵巧柔顺淑女”为目标,以“传统文化”之名给教育套上封建的奴性枷锁。

学习传统文化 不必依靠私塾

想学习传统文化,必然要选择“私塾”“国学班”?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称,中小学生仅仅学习学校的课程,的确存在必然的局限性。学生想要去学习包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更多样化的内容是有需要的。

“但是各种打着所谓“国学”旗号的培训机构并不专业,教学方式也并不科学,不单不利于孩子掌握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反而会压抑孩子的思想,这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储朝晖说。

在他看来,家长想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无可厚非,但必然要提高判断能力,看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最科学的,而不是一味地认准各类教育机构的“牌子”,听任他们的“忽悠”。

实际上,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学校实践,中国一直在大力鞭策传统文化教育。

2017年初,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而早在2014年,教育部也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标的目的,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报答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来源 | 共青团中央、中国新闻网

编纂 | 中国网教育频道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不雅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保举

关注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招生限令 民办学校或将迎来招生“严冬”

关注 | 别让焦虑绑架了学校和老师,这三条金子般的忠告,请转给家长!

关注 | 从老师试喝牛奶到校长“陪餐”,校园食品安全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关注 | 两会教育引热议:设立国家教师奖,推行教育公务员制,严惩校闹……

关注 | 网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材过期发霉 :宝宝吃的不安全,后果更严重!

关注 | 北大考试院院长犀利发言:为何我对中国下一代精英深感忧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两手相挽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77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