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都挺好》其实是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注意情商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vat 发表于 2019-4-4 13:0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vat
2019-4-4 13:06:59 3704 0 看楼主
《都挺好》其实是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注意情商培养




你有育儿方面的困扰吗?

请关注大黄蜂老师抖音号:dhfxt (大黄蜂学堂拼音首字母)

每日有多条内容更新!记得关注点赞。

《都挺好》其实是都不好

电视剧《都挺好》比来播出以后,作为教育类的公众号作者,我对于苏家父母失败的教育方式是感到愤怒的。名为《都挺好》实则是《都不好》,幸好这只是虚构的。但是我知道,戏剧源自现实,被父母伤透了心,好几十岁了还在被童年暗影影响的可怜人有很多。

当然我相信咱们的读者都是很有爱心的,负责任的父母,剧中妈妈的一言堂,专治独行,不听孩子的想法,导致明玉性格冷淡,和父母关系很差,明哲高分低能,工作生活一团糟。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能减少家庭矛盾,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那我就电视剧的案例给大家分析分析。

1

对女儿:不把女儿当做独立个体,关系冷漠

苏家父母重男轻女的作为受到了广泛报复,儿子惯成了啃老的废柴,女儿变成了冷淡的老光棍。其实偏心是大家看到的表象,偏心背后的原因归纳起来是:不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说难听点就是没把本身孩子当人看。认为孩子是本身的附庸。

苏妈妈性格强势,几乎从来不关注小女儿的想法,把重心全放在2个儿子身上。女儿有考上清华的实力,一般人家早就锣鼓喧天,大办酒席了,而她却要女儿去读师范学校,把学费省下来给大哥留学,不仅如此还卖掉了明玉的房间,可以说是很侮辱人了。



从小活在重男轻女暗影下的苏明玉,虽然早早养成了独立和勤奋的好习惯,但内心深处极度缺爱,没有得到过父母兄长的关爱。所以她用事业的忙碌来抵消内心的孤独,巴望被爱但又畏惧爱。她曾大龄单身、远离爱情,但遇到爱情又那么不知所措、一发不成收拾。并且苏明玉在成为企业高管之后,行事作风也有了母亲的强势。即使离家那么多年,女儿也没有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不雅观众给她的评价都是诸如“自私”“冷漠”等标签,我认为这些都是庇护明玉脆弱内心的外壳,她的心里必定是缺少安全感的。上面这些剧情写成文字看了也很让人难受,明玉从小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关爱。导致明玉的性格发生扭曲,封闭了内心的感情,也失去了感受爱与温暖的能力。

从科学角度来说,童年是养成性格的重要时段,弗洛伊德认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于童年的不愉快。美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则直接归纳了来自父母的几大“基本罪恶”,包罗“冷漠”“不守承诺”“偏爱”“羞辱”等,这将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伤害和深刻的影响。受到家长控制,不得表达个人思想的孩子,心里会越来越憋屈,逐渐走向2个极端:要么极度懦弱自卑,彻底抛弃自我,成为父母的棋子,变成所谓的“妈宝”;要么封闭内心,自尊、自负,以至于难于接近。

2

对大儿子:过度庇护,高分低能

有关于溺爱的话题已经谈论过很多了,所以我们多谈谈大儿子身上的问题。

苏明哲学习好,是家里的希望,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苏母听他的话,明玉崇拜他,就连明成也不敢招惹这位哥哥,原因很简单,从小到大,他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读名牌大学、娶妻生子、按部就班。然而,人到中年的苏明哲的身上却印证了四个字:“高分低能”。



在工作中,连他要被裁员的消息都没人给他通风报信,反而在他被叫走谈话之后集体露出了嘲讽的表情,可见他与同事的关系并不和谐。

回国之后,见到明玉的第一句话就是满腹抱怨,虽说母亲去世时,明成和明玉都没守在身边,但苏明哲也是久居国外,他又有什么资格来教训别人呢?

当妻子反对他接父亲来美国时,苏明哲首先考虑的不是父亲,也不是妻子和孩子的生活问题,而是他的面子,用牺牲妻女的生活水平来竖立本身的道德标杆和满足本身的虚荣心。



他处处扮演老好人,却能力有限,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换位思考都不会的人,情商能高到哪里去呀。种种事情看来,只觉得苏明哲是个没情商的典型,他被裁员,夫妻之间、兄妹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事情也在意料之中了。



其实他的结局在他少年时代就已经注定。学生时代的苏明哲只忙着低头学习,对外界信息全然不顾,苏老两口无视长子身上存在的自私、虚荣、无魄力的一面,不仅没有帮手培养儿子的情商反而继续将他能死读书的这个特长无限美化,并以为苏家争光为由,砸锅卖铁助力苏明哲困守象牙塔,呆在舒适区不出来。



3

亲子沟通要注意些什么?

所以说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人处世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恰好是教育的难点。我们在平时与孩子沟通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合错误孩子过度庇护

虽然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孩子才能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但这并不是说要对孩子进行过分庇护和溺爱。我们常常说的“巨婴”、“小公举”、“妈宝男”之类的称呼,也往往是在说那些被过分宠爱的孩子。

我们有时也有这种想法:孩子还太小,我们应该给孩子规划好前途,免得他们将来吃苦。在这种潜意识驱使下,我们有可能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强迫他们去做一些不肯意做的事,吃不肯意吃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在心理上,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个大人,也无法成年后从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对待别人。过分庇护还将会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膨胀,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

2、表示出对孩子的关注

孩子的情感直接而外露,从他的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行为的变化等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到其内表情绪的变化。如一向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此时,父母不该不理不理或急于哄他开心,而应引导他将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同时,也要让孩子心里明白,爸爸妈妈是在关心他的,也是会帮手他的。

当孩子向您倾诉时,您应该当一名好听众,先让他尽情地宣泄一番,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不要表露出不耐烦或敷衍的神情。孩子对此十分敏感,一旦发现您很勉强,他就会中止对您的倾诉,并对您失去信心。为了表示您对孩子谈话内容的关注,您可在孩子倾诉的同时使用“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词语,这会让孩子觉得您确实在关注他。

3、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

有的家长老是忍不住本身的脾气,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很容易就会吼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火爆。当爸爸妈妈意识到本身即将控制不住的时候,您可以选择做本身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去逛商场购物、吃甜品、看电影等。当本身安静下来了,再跟孩子谈话,“因为您刚才的行为,妈妈很难过。”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如何理解照顾他人的情绪,帮手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情商。

以上两个剧中人物的事例都是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智力可以决定将来考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不外性格、情商这类智力之外的能力是可以影响孩子未来人生道路的。性格不好、情商低下的人注定会经历更多坎坷。

所以我们除了关注好孩子的课业,在为人处世上也要多花心思,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性格健全,心智健康的人。

人生在世,有喜有悲

哪怕生活再艰辛,情绪再糟糕

也别忘了敞开心胸,调控表情

和颜悦色的与孩子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vat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70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