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命令、强制孩子?“命令式教育”不成取,父母早知道早受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M 发表于 2019-6-11 08: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M
2019-6-11 08:11:12 6334 0 看楼主


文|杨壹育儿经(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六一”儿童节那天,我正在玩具店正兴致勃勃地给孩子挑选着礼物,突然听到一阵嚎啕大哭,看到隔壁有个孩子一边大哭,一边揪着妈妈衣服说道:“妈妈,我要这个变形金刚,我不要阿谁……”“不行就是不行,你家里变形金刚都有几个了,买这个猪猪侠就好……”妈妈回话的样子也是决绝,话音刚落,孩子就抗议式的躺在地上打滚,继续他的大哭。

其实像这种情况,妈妈是可以选择跟孩子好好沟通,告诉孩子为什么妈妈建议别买变形金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妈妈的想法,也让孩子表述本身的想法,但往往大部分家长的做法就是采用强制性、命令式的方式让孩子按照本身的意愿去做,这就是所谓的“命令式教育”

“命令式教育”是指家长以“都为孩子好”为初衷,对孩子经常用命令式的口吻,强制要求孩子按照本身规定好的路线去成长,完全不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与表达的自由的一种教育方式。



家长喜缓洗砦筅哪些方面命令孩子?

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长的引导与教育,喜欢采用命令式教育的家长常常喜缓洗砦筅这几方面命令孩子:

1.孩子学习方面

“不准看电视,快给我去写作业……”

“快放下手头的玩具,给我进去房间看书……”

孩子放学后基本每个家里都会传来家长的这种叫声。中国的家长在孩子学习上非常注重成绩,孩子稍微一退步,家长的心就开始忐忑不安,再加上孩子有时候容易被学习以外的东西所吸引,家长便用本身一套严厉的命令式教育去督促孩子们的学习。但家长不明白,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长期处于受家长监督、被迫学习的状态,只会让孩子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方面

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但很多家长犯了个错误,就是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并没有告知孩子原因,而是一味地命令式要求:“你牙膏就是要放在牙膏杯里面……”、“学习完,铅笔盒跟书必需先放进去书包里……”诸如此类的说教方式烦不胜举。

在丹丹一次班级公开课上,老师问道孩子:“当我们遇到熟悉的叔叔阿姨们,我们要做什么呢?”“要向叔叔阿姨们打招呼,问好!”丹丹抢答到。接着老师问道:“那为什么要向叔叔阿姨们打招呼问好呀?”丹丹一股脑的回答:“我妈妈教的,说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必需打招呼。”看来丹丹妈妈也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文明礼貌的同时,并没有给孩子解释道文明礼貌的用意。

3.孩子社交方面

在学校或者生活里面,孩子间的吵吵闹闹自然避免不了,当有的孩子因为争执而打闹,许多家长这时候都会用命令的口吻遏制住孩子“不准这样”,丝毫未了解清楚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打架、也未能给孩子正确指引该怎么去处理与其他孩子间的矛盾,只是会一味地命令式要求孩子要与其他小伴侣友好相处、不能打架之类。



命令式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有哪些?

命令式教育表面上看似有效,孩子们在家长们的强制性教育下,都乖乖按照家长的意愿去执行。家长们的内心是满足的,可是孩子内心的需求却被忽略了。在这种并非双向沟通的教育方式底下,其实隐藏着许多危害:

1.容易使孩子失去创造力

一天晚上,杰杰跟妈妈一起在家里面做学校安插的灯笼手工作业。在这亲子时间里面,杰杰兴奋地告诉妈妈:“我想做个大恐龙灯笼、我还想做个机器人灯笼……”杰杰一边畅所欲言,一边手舞足蹈,心里暗自在为本身的想法而鼓掌。

估计上班忙了一天的杰杰妈妈也是累了,听到杰杰不竭在耳边叽叽喳喳后,板着脸大声说:“现在都几点了,待会准备睡觉,我们做个最简单、最传统的灯笼就好了,什么大恐龙跟机器人,要做到天亮吗……”杰杰所有的创作热情被妈妈遏止住了,最终的灯笼成品就是简单的纸灯笼。第二天学校内灯笼展示,看到同学们琳琅满目富有创造力的灯笼作品,杰杰默默的低下了头,将本身的灯笼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孩子在小时候对外界都充满着好奇心,都会迫不及待跟家长们分享本身一些八怪七喇的想法,基本上许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的想法过于幼稚,并没有耐心的打断了孩子的想法,填鸭式的让孩子按照本身的想法去做。在这么长期得到家长否定的影响下,孩子们会渐渐地不敢对外界表达本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孩子的创造力也慢慢地在家长的命令式教育下被杀了。



2.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主性

现在许多孩子上学经常会出现家长陪读情况,许多家长会在孩子学校旁边租房子,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因为大部分陪读的孩子里面,都是生活上动手能力非常差,缺乏生活自主性的意识。

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自主性的意识,他们开始有了本身的想法,不再对父母百依百顺。这时候的家长应该开始正确引导孩子,熬炼孩子各方面自主动手能力,而并非用命令式教育方式,规定好孩子的一切。陪读的许多家长以往在家里的做法就是,为了熬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用命令式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怎么做这项家务,也许在家里孩子们按质按量完成了家长的指引工作。但一旦孩子离开了家里,缺少了家长的督促,去到了学校进行自主生活,就会变得懒散,根本学不会本身生活了。

3.容易让孩子变得薄弱虚弱或者变节

家长对孩子进行命令式教育,一般不同性格的孩子会出现两种不一样的结果。有的孩子在家长命令式口吻下,可能会害怕,会顺从家长的意思,这类孩子长得后会慢慢变得胆小、懦弱,容易受人欺负;另一类孩子则会产生变节心理,在受到家长长期压制的情况下,会变得敏感,容易脾气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怎样才能避免对孩子进行命令式教育?

孩子长期处于“被命令”与“服从”的状态下,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危害,家长需要引以为戒了,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对孩子进行命令式教育?家长可以参考以下3点:

1.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下,将本身处于孩子的位置,当你听到一连串的“不准”、“不成以”、“你只能”等强制性的言语,你会不会产生一种被压制、限制后的恼火?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有本身想法与情绪的,家长们在发出命令式语气前,应该思考下这句话说出来,会给孩子内心带来什么影响跟感受,切忌单方面完成本身意愿,满足了本身内心需求即可。

2.家长要学会沟通与尊重

佳宁是我伴侣中我见过最会与孩子沟通与尊重孩子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每天晚上临睡前,佳宁都会问本身的孩子:“宝物,明天早上你最期待什么早餐呢?”孩子便兴奋道:“我要太阳公公般的鸡蛋、还有baby喝的牛奶……”第二天早上,佳宁都会按照孩子的意愿用心的做好孩子所期待的早餐,每当看到孩子见到早餐就发出赞叹声“哇,看起来好好吃呀!”,佳宁内心就异常满足。

家长与孩子学会沟通与尊重非常重要,这对孩子以后成长教育过程中性格的形成与人际关系的好坏都息息相关。佳宁本身小时候其实就是深受“命令式教育”危害,一直让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小时候晚上询问妈妈明天吃什么早餐,妈妈直接严厉回复:“家长做什么就吃什么,小孩子要求跟问题别那么多……” 从此之后,佳宁就不太敢于妈妈沟通了,她害怕妈妈对本身的问题发出同样的语气。有时候看到路边有孩子妈妈在细心询问孩子想法、尊重孩子想法的一幕,佳宁就会特别的羡慕。



3.家长要学会懂得认错

每个家长其实都有有情绪的时候,当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面对孩子叽叽喳喳的一连串“炮弹”,家长兴许也会控制不住本身,对孩子流露出不良情绪的一面。当看到被本身命令式口吻遏止住的孩子,一脸无助的时候,家长这时候应该学会主动上前跟孩子承认错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因为什么原因,突然会这么大发脾气,希望获得孩子的谅解,这样也在必然程度上避免家长命令式口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教育和受教育,本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但现实中的许多父母都是在以爱的名义无意中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命令式的教育只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性的一面,为了孩子未来健康的成长,家长们要学会摒弃“命令式教育”理念,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今日互动:你会命令孩子做事情吗?孩子的反应怎样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孩子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如果你是新手爸妈,面对各种育儿难题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可以咨询我。

关注【杨壹育儿经】,说宝妈听得懂的话,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做你最好的育儿闺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M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633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