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苗疆养蛊分享:“蛊”是一种比“毒”更毒的利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19-8-27 10:5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19-8-27 10:55:23 3141 1 看楼主
“蛊”好多人都听说过,但是真要问你什么是蛊,想必好多人多半半是答不上来的,可以说“蛊”是一种比“毒”更毒的利器。《本草纲目》里记载蛊的制作方法是,捉一百只像蜈蚣,蚂蚁,蜘蛛,小蛇等类似这样毒虫虫,把这些毒虫放在一个器皿里让这些毒虫相互残杀,大虫吃小虫,到最后剩下的那只最毒的虫就被称为“蛊”。



据学者研究,蛊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殷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蛊字和蛊事的记载。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蛊流行于宫廷之中,《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史记·秦本记》。“(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四》集解引陈藏器曰:“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这就是我国古代对于蛊的记载。



网友便是一位来自于苗族的养蛊人,他首先分享了一张蛊虫卵的图片,他手持着卵,从他的手指可以看出伤痕累累。任何盅都要从幼苗期开始培养。当然免不了也要选盅。这样才会挑出强壮的个体。网友就挑选了一些最为强壮的作为了蛊虫。



选蛊虫有讲究,体长通灵者最佳。就像下面这样。“九蛭出一蛊,这是我们这行的说法,养一个蛊种容易,但成蛊的,就太少了。”为了让盅苗加强嗜血的本性,通过抢食,在食物短缺的环境下,让它们相互残杀。这就是为什么九蛭出一蛊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sklutnkbir 发表于 2019-8-27 10:55:5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sklutnkbir
2019-8-27 10:55:59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3141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