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变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晓望爷 发表于 2019-9-8 18:5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晓望爷
2019-9-8 18:55:43 3063 1 看楼主
历史朝代趣事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变法

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商鞅事秦、第一次变法、第二次变法以及商鞅之死

商鞅事秦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事秦。商鞅又名姬鞅或公孙鞅也叫卫鞅,是因为他是姬姓,公孙氏,卫国人。

商鞅与吴起一样不仅同是卫国人,并且还曾同在魏国为官,深受吴起变法改革的影响,于是吴起也就成了他崇拜的偶像了,反正他以后的变法就有很多是借鉴吴起的。



商鞅变法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事秦。与吴起不同的是,商鞅在魏国并不像吴起那样不得权贵的喜爱,尤其是当是的魏国相国公孙座。

作为年轻一代的商鞅却深受公孙座的喜欢,公孙座一直认为商鞅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人,也一直是想找机会重用他。

然而,公孙座命不好,没多久就身染重病奄奄一息。就在公孙座弥留之际,魏惠王特地过来看望他。公孙座见君王来了就对他说:我不在了,正是国家需要用人的时候,请大王重用商鞅。

大王以为公孙座病入膏肓胡乱说的,便没做声。公孙座见魏惠王没有理会,就又道:商鞅是一个人才,如果大王不用就请杀掉他。

望着奄奄一息说“胡话”的相国,魏惠王就随口答应了,但事实他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只是认为这是公孙座死前的胡言罢了。



商鞅事秦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事秦。公孙座去世后,他对魏惠王说的这段话也让商鞅知道了,但是魏王一直没有理会,也丝毫没有要重用商鞅的意思。

商鞅知道魏惠王既没有重用他,肯定也不会相信公孙座的话把他杀了。

但是,与其在这里干等,得不到重用,还不如另找明主。万一哪天魏惠王突然听了公孙座的话把他杀了,那岂不是更不值得,于是,商鞅就有了离开魏国的想法。

这一天,商鞅听人讲到,秦国的秦孝公是一位有抱负的君王,现在正向天下广招贤能,希望天下人才能来秦国改变秦国落后的现状。



商鞅事秦

第一次变法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第一次变法。商鞅随着一些难民偷偷的来到了秦国。来到秦国的商鞅也毫不客气的向招贤纳士的官员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一通天下大势的分析之后,使得这些官员确信他就是一个大才,于是就又把他往上级给推荐。

经过层层几级的推荐,商鞅终于见到了他人生当中的贵人——秦孝公。

在与秦孝公的一段时间相处后,秦孝公便决心让商鞅去大胆进行改革,以改变秦国当前羸弱的现状。



立木为信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第一次变法。就在商鞅准备变法前,商鞅为了让秦国的人民都相信他这个外国人,便令人在都城的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商鞅立好木头后,就立即颁布了告示,告示的大致内容就是:如果有人能把这跟木头搬到都城北门去就能获得十两金的赏赐。

对于一根只有三丈高的木头,只要是一个正常的青年男子就都能搬得动的,因此,秦国的百姓都以为商鞅是在欺骗大家,就都不去搬木头。



立木为信

过了好一会,商鞅见没人搬木头,就把赏金增加到五十两。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时,有个胆大的男的就把这根木头给搬去了北门,商鞅见有人把木头搬去北门了,于是也就命人给了这个人五十两金。这就是“立木为信”的故事。

经历这一件事后,从此人们就都相信商鞅,认为他是一个有诚信的人。



立木为信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第一次变法。得到人民信任后的商鞅于公元前359年首先颁布了《垦草令》,其大致内容如下:
    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第一次变法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第一次变法。“垦草令”在秦国仅三年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秦国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商鞅也因此被秦孝公升为左庶长,一时间成为非秦国王族当中,职权最大的一个。

就在这一年,商鞅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变法,其内容如下:
    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



第一次变法

商鞅的第一次变法也是自己才能的第一次向外展现,由于前边有过“垦草令”的经验,第一次变法也很快的得到了落实。

第二次变法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第二次变法。与“垦草令”一样,第一次变法也得到了顺利的实施,并很快得到了显著的成效。

就在第一次变法的六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发起了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的内容大致如下:
    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第二次变法

商鞅之死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之死。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之后,秦国的旧制度几乎被推翻,取而代之是商鞅的新制度,秦国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过得逐渐富足起来。

然而,既然有人生活好了,就会有人过得不好了。商鞅的变法触碰了秦贵族的利益,危险的信号也早已将商鞅包围,只等待时机的到来。



商鞅之死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之死。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嬴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

新登基的秦惠文王为了稳定自己的王位,得到这些士族权贵的支持,于是以公子虔告发商鞅谋反为由下令逮捕商鞅。

闻听消息的商鞅立马逃到了边关准备出秦国,然而,边关的士兵却对他说,秦国的新律法,晚上不能通关,必须要等到天明后才能放人出行。

为了防止天亮士兵认出他,商鞅又找到了一家旅舍准备先休息,然而旅舍的人告诉他,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按照秦国的新律法是不能住店的,无奈的商鞅就只能跑回去了。

这就是商鞅“作法自毙”的故事。



商鞅之死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之死。回来的商鞅知道自己逃不出去,于是就回了自己的封邑商,并且发动自己封地的兵马攻打郑县,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兵马太少,他很快就被秦惠文王给打败了。

被秦惠文王打败的商鞅也被乱兵给杀死了,乱兵拿着他的尸体带到了咸阳向秦王请功。魏惠文王最终再以车裂的刑罚将商鞅的尸体给分身了。

一代法家名臣商鞅最终也落得和吴起一样的下场。所以说,变法固然重要,但权贵一定不能得罪,学会做人也很重要。靠山固然重要,一定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否则靠山一旦不在了,自己也就危险了。



商鞅之死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变法。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商鞅事秦、第一次变法、第二次变法以及商鞅之死的故事。

下期为你讲解——战国时期的人物故事之桂陵之战。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我的上方进行关注,也可以随时与朋友一起分享。

【 相关阅读(点击即可查看↓↓↓)】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七雄魏国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七雄秦国

中国历史之东周人物故事——春秋五霸秦穆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rxpajtalqe 发表于 2019-9-8 18:57:3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rxpajtalqe
2019-9-8 18:57:34 看楼主
公孙痤哦,小编,字打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晓望爷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063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