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潜伏在所有人身边的恶魔—乙肝,一篇文章为你揭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历史人物费 发表于 2019-9-18 15:0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历史人物费
2019-9-18 15:01:34 7160 15 看楼主
前情:国家早已表明在招工和入学体检时,取消乙肝五项检查,以免某些单位和学校歧视乙肝患者。(除特殊岗位:如饮食业、幼托机构等)


乙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传染病了。
很多受感染的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没有感染的人一味去恐惧甚至歧视携带乙肝病毒的人,这都是不对的。
今天,好药师就将全方位给大家解读关于乙肝的问题。
什么是乙肝?
即慢性乙型肝炎,传染病。
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症状表现为:
乏力、易疲劳、失眠多梦;肝功能异常导致的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病情严重时,会出现黄疸;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病因: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
诊断:
HBsAg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预防:
注射乙肝疫苗
治疗:
三分药治,七分调理





什么是乙肝五项?
乙肝五项,也叫做乙肝两对半,既然叫“五项”,也就是说有五个指标,我用两张图给大家解释: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抗原和抗体是什么,
简单来说:
抗原就是外来的病毒和细菌,
抗体就是自己体内产生的对抗这些病毒的物质。
接下来介绍一下这五个指标是什么意思: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指标是“+”号,就表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
2、HBsAb:(乙肝表面抗体)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
3、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这个指标是“+”号就表明病人感染力强。
4、HBeAb:(乙型肝炎e抗体)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一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
5、HBcAb:(乙肝核心抗体)这种抗体分IgM和lgG两种: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乙肝五项的参考值范围:
乙肝表面抗原(HBsAg)-0--0.5ng/mL
乙肝表面抗体(HBsAb)-0--10mIU/mL
乙肝e抗原(HBeAg)-0--0.5PEI/mL
乙肝e抗体(HBeAb)-0--1.5PEI/mL
乙肝核心杭体(HBcAb)-0--0.9PEI/mL
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为阳性;
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为阳性。





检查后可以根据五项检查报告了解自己的情况。
民间传说中「大三阳」比「小三阳」好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单一的「两对半」检查结果仅仅代表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而病情轻重还要根据临床体征和肝功能检查等一系列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乙肝!
首先,听说是传染病时也并不需要太害怕,
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传播。
乙肝病毒是一种只喜欢肝细胞的病毒,要进入肝细胞,需要一个对应的受体配合,像锁和钥匙的关系。只有肝细胞才有这个「钥匙孔」,人完整的口腔、食道、胃肠道的细胞,没有这种受体,也就是没有这个「钥匙孔」。因此,「吃进去」的东西不会造成乙肝感染。
所以说正常接触是不会传染的。





携带乙肝病毒就是没救了?
并不是!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
感染者不等于携带者,而携带者也不等于病人。
1、仅仅在低水平程度上接触乙肝病毒,或者干脆就是接触疫苗,那么人体是不会感染乙肝的,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反而会获得免疫力。
2、但是假如多次大量接触乙肝病毒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具有了传染性。
3、假如乙肝病毒在体内不造反,与体内的免疫系统相安无事,那么携带者跟健康人也没有区别。
4、但是假如乙肝病毒在体内捣乱,影响到肝功能的话,那么携带者就会变为乙肝病人。





是不是感染病毒就一定会发病?
其实并不是!
90% 以上的成年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都能通过自身成熟的免疫系统将其清除,可能都还没察觉到就已经痊愈了,并且还因此获得了保护性的抗体。
事实上,受到乙肝病毒危害最大的,是免疫系统尚不完全的婴幼儿。婴幼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很容易慢性化,此后可能突然发病,也可能终身携带。
我国现在的慢性乙肝患者一多半是母婴传播感染的。
过去几十年推广乙肝免疫接种,已经使得少年儿童中慢性乙肝感染下降了 97%。这就是按时注射乙肝疫苗的巨大意义。
同时,通过阻断母婴传播的治疗,即使是患有乙肝的夫妻,也可以拥有自己健康的宝宝。
预防和治疗
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廉价而有效的方法,并且在接种完成后复查一下保护性抗体产生的量,有必要时可以继续补种。





治疗:
在诊断乙肝之后,过于紧张和盲目乐观都不合适,临床上见到过乙肝患者惶惶不可终日,恨不得吃尽天下药物,最后反而因为代谢了太多「药物」把肝脏累坏,实在是令人惋惜。
对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来说,是否用药、怎么用药,都有统一的标准,医生会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的指标来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不要盲目用药。
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坚持定期复查,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该改善生活习惯的改生活习惯,该用药的用药。
目前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只有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两种是经管理部门批准,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其它未经证实的「秘方」,切记切记!





乙肝患者在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方面都应加倍小心,要适当锻炼,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
宜食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和硒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忌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忌过甜食;忌盲目进补。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和B超。
关于想要孩子的乙肝妇女需要特别注意:
目前,医学工作者常采用妊娠晚期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程序注射母婴阻断方法,阻断率可达90%左右。
所以,对于患有乙肝的妇女,可在肝功能正常一年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受孕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小扇子GG 发表于 2019-9-18 15:03:2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小扇子GG
2019-9-18 15:03:29 看楼主
乙肝性传播,害怕不做运动那怎么生小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冰糖葫芦sd 发表于 2019-9-18 15:04:29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冰糖葫芦sd
2019-9-18 15:04:29 看楼主
在学校吃饭用公碗公筷是不是也很容易得乙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pstroexhxq 发表于 2019-9-18 15:06:14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pstroexhxq
2019-9-18 15:06:14 看楼主
我好像记得,我们地方,1997年后的高中时期才有乙肝疫苗落实到位。对于传染病,国家应该早点部署措施,从早从婴儿甚至更早就开始预防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风之客 发表于 2019-9-18 15:07:10 | 只看该作者
5#
风之客
2019-9-18 15:07:10 看楼主
小编师父将语言简明化,通俗易懂。不象某些医师长遍大论,一通外文加医学术语,让乙肝朋友难于理解,不便掌握自己病情,预防治控。值得推广发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vjmm 发表于 2019-9-18 15:08:06 | 只看该作者
6#
vjmm
2019-9-18 15:08:06 看楼主
感谢!讲的非常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天闲 发表于 2019-9-18 15:09:43 | 只看该作者
7#
天闲
2019-9-18 15:09:43 看楼主
赤脚医生的功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qrruqkkgdj 发表于 2019-9-18 15:11:22 | 只看该作者
8#
qrruqkkgdj
2019-9-18 15:11:22 看楼主
讲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风之客 发表于 2019-9-18 15:11:54 | 只看该作者
9#
风之客
2019-9-18 15:11:54 看楼主
xq/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ttcs 发表于 2019-9-18 15:13:33 | 只看该作者
10#
ttcs
2019-9-18 15:13:33 看楼主
收藏了,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历史人物费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7160 | 回复:15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