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广带领的隋朝三名将对战崇祯带领的明朝三名将哪边能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19-11-24 16:3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19-11-24 16:38:13 2740 0 看楼主
杨广带领的隋朝三名将对战崇祯带领的明朝三名将哪边能赢?

隋朝这边

1、张须陀

张须陀是一个性格刚烈的人,而且智勇双全。在开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昆州的刺史和羌族的首领一起举兵反隋,张须陀和史万岁前去镇压,因战功卓越,张须陀被封为仪同,还被赏赐了三百段布匹。仁寿四年即公元604年,隋炀帝继位,但是隋炀帝的弟弟杨谅并不服杨广,于是在并州即今天的太原西南附近起兵造反,张须陀和道行军的总管杨素前去镇压,凯旋后被升为开府。





公元610年,张须陀担任齐郡丞。因为当时隋炀帝对高句丽用,所以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很多百姓都失业了,很多地方还出现饥荒的现象。张须陀看到百姓深受其苦,便私自开仓救济灾民,后来隋炀帝得知后,不仅没有怪罪张须陀,还升了张须陀的官。

公元613年,张须陀带兵成功击退王薄、孙宣雅等叛军,隋炀帝非常高兴,大大褒奖了张须陀。这年裴长才等人也发生发起叛乱,张须陀带兵再战,大败裴军。随后三年李,张须陀一直帮助朝廷镇压各路叛军,并且基本上是每战必胜,官职也是越做越高。公元616年叛军中力量非常强大的瓦岗军和张须陀大战,不幸的是张须陀惨败,最后死战到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来护儿

来护儿出身于新野来氏,早年投奔隋军,参与平定陈朝以及江南叛乱,累功至上开府、大将军。大业年间,进拜右翊卫大将军,并以行军总管之职三次随征高句丽,平定杨玄感叛乱。后随隋炀帝巡幸江都,官至左翊卫大将军,封荣国公。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遇弑,来护儿一同遇害。

秦琼早年曾为来护儿部将,深得来护儿礼遇。来护儿听闻秦琼丧母,特意遣使吊唁。军士都很奇怪,问道:"军中常有丧事,将军从不过问,为何偏偏去秦琼家中吊唁。"来护儿道:"秦琼勇猛剽悍,且有志节,绝不是久处卑贱之人。"后来,秦琼果然成为唐朝开国功臣,爵至国公。



3、杨素

杨素无论作为一个功臣还是一个奸臣都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历史人物,小时候的杨素风流倜傥、不拘小节,素有“美须髯,有英杰之表”之美誉,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是杨素从小就抱有远大的志向,曾被其叔祖认为有非常之器。成年后的杨素好学不倦才华横溢文武兼备,先后受知于周武帝、隋文帝很早就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崭露头角,而杨素被人们所熟知,最初是凭借武人身份立下了军功。

作为大将,他采用的独特的作战方法十分残忍,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鼓舞士兵们的勇气,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凭着这种残忍的战法,杨素统兵战无不胜,甚至在跟突厥这种天生的骑兵作战时都豪气冲天,打得突厥达头可汗的十万铁骑号哭而去。凭借立下的赫赫战功,杨素得到了隋炀帝的特别赞赏,杨素很快升到尚书右仆射,职位相当于宰相,与当时的第一名臣高颎共掌朝政,成为了隋文帝的左膀右臂。然而,尽管打仗厉害,但治国理民远非其长,政务方面远远不如高颎。从这个时候开始,为了谋求更高、更荣盛的地位,杨素努力钻营,大耍奸计,向着一代奸雄转变。从隋朝名将史万岁之死,可瞧出杨素行事之阴狠毒辣,史万岁的死,给杨素遭来了很多的辱骂,杨素从此被扣上奸臣的罪名,可以杨素一生最大的罪名就是改易隋朝大子一事。



明朝阵营

1、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的著名将领,组织过军队打击倭寇也狙击过后金的部队,不管他为人怎么样,就单论军事才能的话,他绝对算得上帅才,毕竟他在东北能够阻止后金达到数年,并且在宁远之战中炸死了努尔哈赤。当年在东南抗倭寇的时候,也是战功显著,正是因为抗倭有功才把他调去北方仿后金的。

但是说做人的话,此人太过耿直,尤其是在为官上面。当年崇祯帝即位之后单独召见过袁崇焕问他收复辽东的策略,袁崇焕后来直接许诺了一个不可能的时间,他以为皇帝不会当真,没想到最后皇帝当真了,最后他自己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使得崇祯帝进一步的不信任他。

最后袁崇焕真的是个悲剧式的人物,自己的军事才能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可惜生错了时代跟错了主子,如果崇祯帝能够对他多一点新人,自己也能够圆滑一点的话,或许大明的江山还能够延误呢?



2、卢象升

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崇祯十二年(1639年),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 著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疏牍》。



3、史可法

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2、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份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说他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给清军重大杀伤,也不符合事实。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写的遗书中说:清军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多铎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觉愦愦”,把军务交幕僚处理。二十四日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对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气节。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门户之见的影响,对史可法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偏爱,不顾史实作了过分的渲染。综观史可法的一生,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赞的业绩;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74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