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历史上你不知道历史真相之胜负靠将领单挑,纯属扯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19-12-6 07:5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19-12-6 07:51:50 2238 1 看楼主
好汉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一人之力很难和众人匹敌,古时两军对阵,千军万马相持,单靠一两个将领的输赢就能决定两军胜负,那是开玩笑。从古以来,两军打仗,双方单挑的事少之又少,《孙子兵法》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因此武将单挑来决定战场胜负,那只有传奇小说中才出现的事,真实的历史上真的很难存在。



关于三国时的行军打仗,《三国演义》中有大量如是描写:列阵之后,主将骑马上前一对一厮杀,通常是大战多少回合,要么一方负伤败阵,要么一方被刺(砍)死于马下,胜的一方掩杀过去,打败对方。这纯属无稽之谈。



所谓单挑,即两匹马相向疾驰,接触交手是为一个照面,调转马头冲过来再交手,合两个照面为一回合。一般来讲,三个照面后,马的奔跑冲刺就不能保持高速。文学作品经常通过单挑以事渲染,正史却不屑一提。二十四史里几乎没有单挑。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有各时期的战术原则,哪能靠主将单挑决斗而定胜负呢!



由此可见,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也属于恭维之词。一支部队的主将,是不会冲在最前边的,因为敌方矫健者甚多,特别是年轻的下级武官和强壮的兵目,会造成严重威胁,一旦带队主官有所闪失,这支队伍就陷入无指挥的境况,后果不堪设想。



古代打仗有一种说法叫“兵对兵,将对将”,这里的将对将不一定非是一个人对一个人,也可以一个人对几个人,如“三英战吕布”。

再者对将叫阵只是战争取胜的一种策略,如果通过战胜对方的将军不仅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也可以鼓舞我军的士气,使自己在战争中占据优势。

其次:如果在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的时候一拥而上,直接就解决了问题,完全没必要单挑,如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这里面赵子龙战的可不是一个人。



还有: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仍然将对将,极大的可能是对方想降服这名敌将,也就是看中了这名敌将的本事了,想光明正大地折服他。

单挑?当然不乏逞勇的猛人,但是他们也只是冲锋陷阵

为什么说一个将领猛,要特别点明喜欢带头冲锋等等,那是因为大部分的高级将领都是坐镇中路,指挥全军的。



就连骑兵冲锋,那也很少有将领冲锋在前的,更别说单挑了。那么多的人,就算你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像很多从小兵摸爬滚打混上去的,好不容易能躲在后面了,你让他去单挑。单挑可是动不动就见阎王的差事,谁愿意干。敢在阵前单挑的,那在普通人心中就是英雄,浑身是胆的人。

人人都有英雄梦,不是渴望成为英雄,就是期望英雄来解救困难中的自己,但是真的英雄太少了,所以我们塑造了很多英雄。



比如阵前单挑。这种心理被称为“英雄观史”,它影响到很多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都是通过塑造一个个敢于单挑,不怕没命的这么一帮人。

再者两帮人再怎么打,再多宏大,但是在文字里,还是两个人的单挑打斗更加刺激,能挑起读者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llkarpenter 发表于 2019-12-6 07:52:1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llkarpenter
2019-12-6 07:52:11 看楼主
历史书上写某个人勇猛,都是说他一个人打一群人。或者代领一个小部队打一个大部队。没有单挑。当然史书也不一定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238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