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一说中国武术历史悠久的流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2-10 12:3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2-10 12:30:03 2945 0 看楼主
中国武术的流派

所谓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从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武术流派与现代武术的各种运动形式实质上都是对博大武术的不同分类方法。早期武术流派受到当时武术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武术的局限,从不同角度对武术流派进行划分,而现代武术运动是按照现代体育的运动形式对武术进行分类的,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流传于中华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武术,凝结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知识。历史上关于武术流派,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长拳和短打之类

明代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介绍的当时流行的拳法有“长拳”“短打”的分类,记载了“势势相承”的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还有“张伯敬之打”“李半天之腿”“千跌张之跌”和“鹰爪王之拿”等不同流派。明代程宗猷《耕余剩技·问答篇》记载“长拳有太祖温家之类,短打则有绵张任家之类”。后来人们将遐举遥击、进退急速、大开大合、松长舒展的拳术称为长拳类,而贴身近战、势险节短、动作幅度小、短促而多变的拳术称为短打类。



内家和外家之说

此说见于清初黄宗羲撰《王征南墓志铭》中提到的“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外家”。明清之际的内家拳仅是一个拳种,外家拳仅指少林拳,到民国期间发展成“凡主于搏人”“亦足以通利关节”者,概称“外家拳”;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导引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后来有把太极、形意、八卦归为内家拳的说法。



黄河流域派和长江流域派之划法

民国初年《中国精武会章程》等书中,使用了“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以江河流域分派。曾流传于不同区域的武术,风格特点迥然各异,因而划分为不同的流派。



南派和北派之分

按地域划分的派别,见于民国时期陆师通《北拳汇编》等书使用的“南派”“北派”的分法。此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流传地域为基础,并受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我国南方流传的武术拳法多,腿法较少,动作紧凑,劲力充沛;而北方流传的武术腿法丰富,架势开展,动作起伏明显,快速有力,故有“南拳北腿”之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94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