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是谁创的和太极拳的起源概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2-12 16: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2-12 16:20:26 4479 2 看楼主
太极拳起源现已无从考证,但无论是何种太极拳流派,所遵循的都是围绕太极学术而演化的拳术套路,有人说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也没有确切的历史证据表明,事实上太极拳无论哪种流派都尊张三丰为祖师。






以下是现代太极拳知名流派:

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陈王廷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从陈王廷起,陈家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原有的拳套进行提炼加工,逐步形成近代流传的陈式太极拳套路。陈式太极拳的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动作的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相同,但是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从动作上讲,陈式太极拳以柔化刚发的技击特点最为突出。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需在此注意的是,杨氏太极拳分为养生架子与技击架子,因此在习练时应当注意。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约1850年,武禹襄从其学赵堡太极拳。1852年,武禹襄亲赴河南,在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四十天,尽得其精妙,并获赠《太极拳谱》,读后大悟。返里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全佑之子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民国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全佑之子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民国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45651312 发表于 2020-2-12 16:22:1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45651312
2020-2-12 16:22:19 看楼主
赵堡太极应该是直接从武当太极中分支出来的,还有一个松溪派也是,杨式虽然说师承陈式,但很多招式与武当太极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weiding 发表于 2020-2-12 16:23:1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weiding
2020-2-12 16:23:13 看楼主
说张三丰创太极,就象木匠尊鲁班一样,不一定是三丰,也不一定是一个人,但是可以确定不是陈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4479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