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你是战国的一方霸主,下面五位名将,你会选哪位做你的主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10-24 07:0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10-24 07:04:35 2250 0 看楼主
春秋战国出现很多诸侯霸主,如果你是战国的一方霸主,下面名将五选一,你会选谁当你的主帅?

第五位、蒙恬

秦朝战将如云,蒙恬则是其中闪亮的将星。其实,2000多年以前的蒙恬距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我们非但不可能有这位大将的真实照片,甚至也得不到一幅他的肖像画,即使在史书之中,也没有太多关于他的具体描述。但将军的丰功伟绩和忠肝义胆却被人们深深记在了心里,不仅成为世代名将效仿的楷模,更是千古爱国志士的永远丰碑。



蒙恬的弟弟蒙毅陪同与始皇共乘一车,在朝时又侍从始皇的左右。蒙恬兄弟二人,一个负责对外军事,一个谋划国内政事,有忠信为国的美名。秦国的其他将相都不能与他兄弟二人争宠。由此可见,蒙氏家族世代为将,战功显赫,到了蒙恬这一代更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公元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于是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秦始皇授给他内史的官职。其实,蒙恬在统一六国的战斗中虽然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但却积累了足够的战争经验,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第四位、王翦

在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里面,廉颇老矣,得不到君主的信任,而不被重用,寂寂终生;李牧一腔热血,尽洒疆场,却被一计反间,自杀而亡;白起闻名古今,功高震主,也被帝王赐死。这四大名将里面,大部分都是死于君主的猜忌,只有王翦一个人得以善终,不得不佩服王翦,看来王翦并非只是一个只会打仗的莽夫而已。翦为了能够战胜赵国,采用了副将李信的反间计,他先向李牧通信表示和好,李牧自然也希望休战,二人便一直都保持联络,王翦再用重金贿赂了赵王心腹,让他诬告李牧与秦军谋反,赵王信以为真,派人代替了李牧,并示意李牧自杀,李牧便这样被杀掉了。而此战当然是王翦胜利。

王翦一生战绩自然比不上白起那么显赫,他属于大器晚成,帮助秦始皇平定六国,功高震主,却能够得以善终,终究是因为他过人的政治头脑,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善于揣摩帝王之术得以善终。



第三名、白起

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战神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于白起杀敌太多,也被这些“仁义道义”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称作是杀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白起根本就不配称作是一个名将。但是我们都知道,实际上白起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为战争生的“战神”!战国名将中,吴国伍子胥、孙武,魏国吴起、庞涓,齐国孙膑,燕国乐毅,无不是先拜师修习,成为兵家名士后,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所谓“百家争鸣,择优而适”。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著书立说,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



第二名、吴起

吴起这个人,当真是中国历史第一奇人了。这家伙军政双能,文武全才,无论在儒家、法家、兵家、史家里那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到哪国哪国强盛,到哪国哪国无敌,按道理,这样的人才,应该大家伙抢着要才对,可惜自古英雄多薄命,吴起没有当成热饽饽,却变成了个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一辈子被人害了无数次,不但没有获得舆论的同情,反而遭到全天下人的唾弃。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有人说,吴起失败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他品德太差。司马光尝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中国人的价值观,是要求人德才兼备,德字放在前面。而我们这位吴起,则大悖此道,他的所作所为,都大大违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所以即使他才能大过了天去,也是一个小人,死不足惜。班固的《汉书 古今人表》更将其硬列入中下愚人的行列,可见其臭名远扬,早已为万世所不齿。其实吴起真的是个很差劲的人吗?穿过史书认真思考,我发现实情并不是这样。或许他对待自己和家人真的很残忍,但是他对属下和百姓真得不错。于是又有人说,历史上最厉害的人物,是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吴起显然是个会做事的人,然而他刻薄寡恩,不知变通,是个不会做人的人,所以他最终不得好死。



我要说,说这句话的人,纯粹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他所说的这种既能做好事又能做好人的人,根本不存在。因为,世上有些事情,你只有不会做人,才能坚持的做下去,比如说变法,比如说维新。因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既想顾全自己的名誉声望,又想做好这些得罪人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所以事实上,吴起不是不会做人,而是不屑那样做人,因为如果这样,他想做的事儿就无法进行下去。

第一位、李牧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一个残疾人,凭着一己之力,死死撑住那奄奄一息的弱赵,北击如狼匈奴,南阻似虎强秦,挽狂澜于既倒,摧敌锋于正锐,真可谓民族英魂。可惜,赵国的当权者,除了一个李牧,其他全都是败家子。李牧,毕竟不可能用自己那只残疾的右手,阻挡住历史的车轮,他甚至不能用它,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只能用口含剑自刺喉腔而死。李牧是赵国支撑危局的大将,对于秦灭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李牧不死,赵国不亡,秦无法统一六国。

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贸》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苏洵说:“洎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前一句说得有道理,如果不杀李牧,秦赵还得比一下高低。 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述赞》中说:“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25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