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于慈安太后的死,慈禧太后该如何应对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12-25 07:5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12-25 07:52:26 6088 0 看楼主
对于慈安的死,慈禧该如何应对呢?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时,对于和她接触最多、过往最密的慈禧而言,既要安排慈安的后事,还要想办法开脱嫌疑,慈禧的应对,在《翁同龢日记》中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时,对于和她接触最多、过往最密的慈禧而言,既要安排慈安的后事,还要想办法开脱嫌疑,慈禧的应对,在《翁同龢日记》中有比较详尽的记载:1、慈禧即刻召集相关大臣入宫,安排后事。慈安死于十日晚八时,半夜(子时)翁同龢就接到了入宫的通知。"子初,忽闻呼门,苏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闻云东圣上宾,急起检点衣服,查阅旧案,仓促中悲与惊并"。进宫后,发现各枢臣陆续到来。在慈安的后事时间的安排上,慈禧没有片刻拖延。



2、慈禧令王大臣瞻仰慈安的遗容。天明以后,各位守候在宫中的大臣,接到旨意,进入钟粹宫(慈安的寝宫)。慈禧命太监去掉蒙在慈安脸上的"面幂",令大臣们瞻仰。此时,慈禧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泰然地安排着一切。3、慈禧为慈安准备了一个很大的金匮。翁同龢与各位王公大臣进入慈宁宫以后,看见慈安的金匮置于地中,金匮"甚大,时灵驭已移至宫,安奉于金匮之西"。如此安排,可以证明慈禧是把慈安放在皇太后的位置上处理其后事的,没有丝毫的怠慢。未正二刻(中午12时左右),大殓,也就是将慈安入棺。这完全符合清朝的礼制。



慈安的中年早逝似乎没有给朝局的稳定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皇帝依然要专心读书,皇太后垂帘听政因为有慈禧的存在依然可以持续。似乎这位仁厚与豁达的皇太后只是两宫垂帘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罢了。事实并非如此!慈安的死对于朝局的影响非常之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事实并非如此!慈安的死对于朝局的影响非常之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慈安死后,对于慈禧而言,为其专权扫清了道路。尽管慈安生前清心寡欲,极少参与政治,不像慈禧那样有谋略和魄力,然而慈安的存在本身,对慈禧的专权就是一股巨大的威慑。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那么明目张胆、恣意妄为。慈安一死,权力尽归西宫,慈禧可以惟我独尊、专执国政而无所忌惮。从此两宫垂帘格局变为西宫独尊,光绪帝还未成人,慈禧大权独揽,开始成为名副其实的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奕欣的势力也就更加削弱了。



2、慈安的死,无疑也使奕欣在最高统治集团中少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同盟。多年来,慈安和奕欣与慈禧之间均有矛盾,奕欣多以"嫡庶之分"为由,通过支持慈安压制慈禧的嚣张气焰,慈安也多倚重和信任奕欣,无形之中,奕欣和慈安形成一种联合力量,来共同对付慈禧。诛杀安德海就是如此。慈禧感到势单力薄,也在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内务府、军机处相继安排自己的人或者是牵制奕欣势力的人。慈安在时,尽管奕欣屡受打击,但因慈安的倚重,他依然能保住军机处的位子,执掌军机处大权;慈安一死,形势大变,慈禧不再受约束,同时由于自己的党羽势力大增,消长之间,她对奕欣也就不再顾忌了。



3、至慈安病逝,慈禧也没有放过在地位上与她的竞争。慈安丧葬事,慈禧下令减杀礼仪。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的梓宫使用了楠木,但却是由厚度不过一寸七八的多块木头拼成的,这与慈安的正宫地位严重不符。而在谥号上,慈禧也企图一反清朝的祖制,以"钦"居首,来否定慈安正宫的地位。遭到了翁同龢的极力反对,他说:"贞者,正也。此乃先帝所命也",且同治帝尊崇慈安,天下人对此也熟知,故慈禧才打消主意,慈安得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608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