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隋唐演义用刀的人不多,但有一位老将用刀斩杀了天下第一的李元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1-1-1 10:2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1-1-1 10:26:06 49512 0 看楼主
话说兴唐传中出现的武器玲琅满目,很有特点。五钩神飞枪、瓦面金装锏、水火囚龙棒、雷鼓瓮金锤、链子龙头锤、独脚铜人等等,都是非常特殊的武器。而各种宝马和甲胄的登场虽然了得,却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仔细想想可以看见书中人物的武技特点和兵刃的组合之间存在着一些生克关系,下面小生来给大家讲讲隋唐中的刀。



刀在大多数传统的演义类文艺作品中,甚至说在涉及古代的动作类作品中,刀作为武器都是必然要出场的(甚至在东周列国志这种刀还没有作为武器流行起来的时代)。作为“百兵之胆”(当然还有各种版本的说法),刀几乎是和铁器冶锻技术同时在中世纪的战争舞台上驰骋。原因无他,原先使用青铜铸造武器,由于制敌较软较脆,因此适合做成剑这类柔韧适合刺击的武器,而像刀这样硬劈硬砍的家伙则非得用钢铁打造不可。由于利于劈砍,则刀的使用方法就偏于大幅度的动作,相对比较简单易上手,故而又有“百分为刀,千分为剑”的说法(当然也不排除剑在古代有象征身份的作用,常常被认为高于其他武器,至于武侠小说也往往认为使剑的境界比刀要高——不过境界高未必代表实战威力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战国末期刀尚还不是很流行,但到了汉代,伴随着帝国征伐四方的骑兵马上砍击的需要和克制骑兵的需要,刀开始迅速在军队中普及。不过那时武器和后来演义评书区别很大:不论是屠人还是斩马,刀都是长刃短柄环首的制式,而不像我们熟悉的长柄大刀。虽然冶铁技术不断革新,但这种制式直到唐代都并无太大变化。唐代军刀有四种制式,然而不论是备身的横刀还是丈长的陌刀,大体仍是不脱这种制式结构(当然军队中胡族士兵很多也常使用利于马上劈砍的弯刀)。至于我们熟悉的朴刀、偃月刀、凤头刀、钩镰刀、大环刀则是宋代以后的事了。由于评书成书于明清,因而书中所写多是当时风物(比如隋唐哪来的总兵什么的……),故而也不必深究。



提到使刀,人们大抵先会想到关云长那82斤青龙偃月刀。古典小说很多人物都对关二爷进行cosplay(由于崇拜?),光水浒里就有美髯公朱仝和大刀关胜两人。兴唐传中则是王君可,绰号也是美髯公,玩的也是青龙偃月刀(插句闲话,小生最近在玩轩辕春秋出的《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里面比较雷人的是把王君可塑造成了女性,不过剧情和逻辑还是很不错的)。青龙偃月刀的形制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刀身厚重,刀口上凹成一个弯月状的缺口,刀背上镶嵌蜿蜒龙形。有说法说这龙并非仅供装饰,尚可在交战中咬住(也就是锁住)对方兵刃。论刀法王君可在瓦岗五虎将中算是佼佼者,车轮刀轻取来护儿,和魏文通、左天成对刀数十合不败(当然这里也有很多人诟病说是单挑排名系统太混乱,不过我看长蛇阵那一段魏文通刀法似乎在王君可之上,好像正要出什么“绝命三刀”的大招时候碰上那个罗成,结果就……)。其实我觉得最牛的不是他膂力方面,而是他各式各样的刀法都门儿清,什么末秋刀、推窗撵月、仙人指路拦腰斩之类都会用,属于大内行那种。就是碰上敌人打不过,也能使出几十套刀法。王君可历史上的原型应该是王君廓,此公是隋末草寇出身的悍将,曾经创下“十三人退敌一万”的战绩(当然这里是智退而不是力敌),然而却在投唐后由于个性暴烈和各种违法行为被揭发而反叛服诛(具体情节相当曲折,是非难辨,小生就不多说了)。



提到兴唐传中刀法最好的武将,就免不了要说魏文通和左天成。虽然书中技巧型的长柄兵器以枪法为最牛,刀术往往被五钩枪这种BUG型装备克制,但这两人还是很强悍的武将。绰号花刀帅的魏文通负责镇守潼关,作为这座守卫京师的雄关的镇将,一手金背开岭砍山刀使得滴水不漏,鬼门刀的刀法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初次出战时就以一招惊艳的“云盘式”削去了秦琼盔上的雉尾(当然个人认为这一战秦琼本无心恋战,而且关键是雉尾这玩意竖得太高……)。后来又单人独骑一路横冲直撞,躲过王谢组合的分身合击、把齐彪的大锤切成了炒勺,直到进了黄河因为不会水才被丁天庆、盛彦师灌了一肚子水活捉。后面一打瓦岗和王君可战成平手往往为人诟病,不过原文中好像说他正准备使一招“绝命三刀”的绝技,然而还没来得及使出来就败于罗成梅花枪下。



书中魏文通个性塑造特别,虽然论武艺论统兵皆是当世一流人物,又为杨林所欣赏,可却是个十足的官迷和马屁精,为了取剿匪善后的银两很不顾身份地巴结秦琼这一段让人忍俊不禁。不过我也就是喜欢这个个性特别的角色,因为他非常鲜活有趣,反比那古板严肃的英雄或是反派的形象让人喜欢顺便说一句,书中提到魏文通的哥哥魏文升绰号“神刀帅”,武功据说“比我好得多”。不过怎么厉害到时看不出来,唯一的表现就是请鱼俱罗出山大战李元霸,之后伙同宋老生把二人的兵刃战马拐跑了……不过此人在历史上的原型卫文升确实隋代有名的骁将(相对来说魏文通反而是虚构人物),曾经参与征伐高丽和在国内平叛,战功卓著。



在《大隋唐》里也有提及鱼俱罗。说他是北齐徽州大帅,后来归顺大隋,封徽州侯,镇守霍州。在书中,鱼俱罗和北平王罗艺有过一场PK,结果鱼俱罗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战斗力,败在罗家枪下。在陈荫荣的《兴唐传》里,鱼俱罗却成了赫赫有名的牛人,原因是他乃“隋唐十八杰”排名第二宇文成都的授业师父。宇文成都号称“天宝无敌将”,是大隋朝天字一号的镇国栋梁。除了李元霸,天下英雄没一个是他的对手。但是这厮命运不济,给李元霸在紫金山劈成了两半。李元霸率军攻打潼关时,潼关守将魏文昇吓坏了。谁能对付李元霸?他想到了鱼俱罗,于是他就搬来了年已古稀的老鱼头。鱼俱罗本是大隋大都督,因为看到隋炀帝无道,弃官隐居。当他得知爱徒暴死,老头儿大怒,就拎着刀来报仇。两军阵前,鱼俱罗使了个败中取胜,用转马刀把李元霸给斩了。与此同时李世民给了他一箭,鱼俱罗也一命呜呼了。



本以为鱼俱罗只是评书中虚构人物,翻开隋唐史,出人意料的发现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牛人。历史上的鱼俱罗是冯翊郡下邽(陕西渭南)人。《隋书》说他身高八尺,体力过人,嗓门洪亮,说话声音能传出去百步之远。要是在大礼堂开个唱,准得被震个破瓦落地,估计连阿宝都得甘拜下风。最叫人瞠目结舌的是,这哥们儿眼生“重瞳”。在参军体检时,医生见他一目生有两个瞳孔,一致认为小鱼具有外星人的血统,干脆就叫他“比目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4951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