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态”已成徐州突出优势!为淮海经济区趟出“绿色”路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厕泗 发表于 2022-5-15 09:08: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厕泗
2022-5-15 09:08:57 3345 0 看楼主




徐州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

  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撕掉了“煤城”的旧有标签,生态已经成为徐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淮海经济区的20个地市中,

有9个资源型城市、6个老工业基地,

普遍产业结构层级偏低,生态欠账较多。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徐州是如何完成华丽的生态蝶变的?



寄语 · 徐州生态

省委书记李强在徐州调研时强调,生态环境已是徐州的突出优势,要倍加珍惜生态资源,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的竞争力。

生态之殇

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史,曾被列入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之一,留下35万亩采煤塌陷地。



发展之困

身背发展重担,生态修复,成为徐州转型发展路上的最大难题。



转变之魄

近十年来,徐州每年财政投入生态项目建设资金30亿至50亿元,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



徐州如何打造一张生态的新名片?



修复采煤塌陷

从8年前开始,市区采煤塌陷地实施生态修复,昔日荒凉的塌陷之地衍变为今天的九里湖、潘安湖等湿地景区。

淘汰落后产能

“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深化污染治理

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关闭、转产,主城区范围内全面淘汰燃煤锅炉。

进军荒山

2010年开始,徐州大力推进“二次进军荒山、让荒山披上绿装”工程。

退渔还湖、扩湖增水

对云龙湖小南湖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对金龙湖、大龙湖、玉潭湖等实施扩湖增水,并建成公园绿地。

生态创新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徐州之变

故黄河穿城而过,绿地、公园星罗棋布;

曾经的龙须沟变身国家水利风景区;

奎河、三八河等实现生态大变样。



九龙湖、劳武港等昔日煤港,如今建成了开放式休闲生态公园。

已创建云龙湖、故黄河、潘安湖、金龙湖、丁万河等5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已累计完成荒山造林10.3万亩,为400余座宜林荒山披上了绿装,实现了全市荒山绿化全覆盖,在全国开创了石灰岩山地造林的成功范例。



先后对18万亩采煤塌陷地、3.4万亩工矿废弃地、43处采石宕口实施生态修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6%,由全省第7位跃居第2位。



生态徐州“新名片”

2016年,徐州荣获国家首批生态园林城市,名列第一位;

2017年年初,徐州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首位。

徐州的生态标签还有这些: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5月10日,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就是要把生态作为苏北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摆在首要的位置,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徐州将着眼长远,把生态作为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更高标杆。

把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作为生态建设的龙头工程,重点规划布局“两轴、两湖、10个生态特色片区、20个生态敏感点”。

打造生态景观、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吧、文化旅游“五个走廊”。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让徐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为徐州加油!

相信徐州定会在一条绿色跑道上,

跑出令人自豪的“徐州速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厕泗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334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