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名人录】钟辉将军依宿情|散文 朱思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978126207 发表于 2022-10-8 11:4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978126207
2022-10-8 11:46:18 113065 0 看楼主
铮铮铁骨,八十春秋,壮哉钟公。历土地革命,万里长征,抗日烽火,解放战争。金戈铁马,虎帐谈兵,屡为革命建奇功。飞捷报,传大江南北,威震胶东。
建设人民炮兵,为祖国树钢铁长城。展雄才大略,详筹擘画,卅载辛勤,培育群英,儒将风流,文韬武略,赢得桃李笑春风。庆华诞,祝将军健康,松柏长青。
这首《沁园春贺钟辉将军八十寿辰》一词,是1994年重阳节,江城,田雁二同志写的祝寿贺词。该词比较恰当而准确地涵盖了钟辉将军金戈铁马,倥偬征战的光辉一生。诚然,钟辉将军是“金戈铁马,虎帐谈兵,屡为革命建奇功”的一生,在徐淮海地区,特别是邳州,钟辉,这两个字的特殊内涵,就是智慧、勇敢与胜利的象征———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对敌人的威慑震撼力度尤为强烈,无论日伪与顽军,只要一听到“钟辉”这个名字与“陇海南进支队”,顿时“谈虎色变”,不寒而栗,犹如大祸临头,甚至被毁灭的震慑预感。因比钟辉所锐意建立起来的陇海南进支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日解放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钟辉(1914—2003),原名钟延圳,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现已改市)黄柏区瑞兰乡新圹村的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时在家放牛,念书,1931年投身革命,在乡政府从事少年先锋队与文书工作,当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曾任红一军十师二十九团战士、班长,第三军九师政治部宣传员,第一师二团特务连排长,第一军团保卫局科员,中央军委野战司令部直属队副特派员,第三军团保卫局巡视员,第八军第二十三师六十七团特派员,第三军团十、十二团副特派员,陕甘地区关中军分区一团特派员、政治委员,陕北红一团政治委员。
抗战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员组长、支部委员,十八集团军驻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联络处参谋,国民革命军暂编九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皖辖区军政委员会主任,延安军政、军事学院一期学员,支部委员代理区队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省军区热西热北军分区、蒙汉联军司令员,冀热察辽军区第六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八军一六一师政委兼江西省浮梁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南军区第四十八军一四二师政治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二编训(锦州)基地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员队支部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部部长,解放军炮兵参谋长,驻苏联大使武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
员,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相继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人发解放军一级功勋荣誉章等殊荣。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
徐州地区沦陷后,广大群众受到日本法西斯强盗烧杀、抢掠、奸淫的残酷屠杀与践踏之后,深尝国亡家破人命危贱之痛苦,纷纷自愿组织自卫武装,准备随时迎击前来进犯之敌。为了更好地抗击与消灭敌人,中共山东分局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研究决定,派钟辉,梁海波与李浩然等一行21人,前来邳睢铜地区组建八路军陇海游击队。抵达邳县铁佛寺后,栗培元向钟辉等介绍了邳县抗日武装的斗争情况,又着重研究与决定了组建“陇支”的具体事宜和措施。确定在铁佛南许楼集合整编。因为该村位于邳县北部,紧靠沂河东埝离睢宁,铜山不太远是个比较适中的地方。
1938年12月21日晨,许楼村的古钟“铛铛”敲响后,邳县、铜山,睢宁三县的抗日义勇队便齐集在一个打谷场上,队伍整齐,红旗招展,“陇支”组建大会开始了。当钟辉、梁海波,李浩然与栗培元
等走上主席台坐下后,栗培元往台前一站说:“同志们,现在开会。根据山东分局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命令: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正式成立。任命钟辉同志为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并兼任苏皖
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梁海波同志为支队副司令员;李浩然同志任支队政治部主任与苏皖特委组织部长、兼任代理书记;张震寰同志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钟辉同志并在大会上讲了话,分析了当前
的形势,提出了整编目的与任务。接着梁海波宣布支队组织序列与各级指挥员名单:邳县青救团义勇队改编为第一团第一营,任谢文秀为营长,谢锡玉为教导员;铜山抗日游击队和睢宁独立大队编为第一团第三营,任命刘文焕为营长,周瑞迎为教导员。又派夏玉华回睢宁组织“陇支”独立第一营,任命吴季诺为营长,夏玉华为副营长。
部队组建后,经过短期整训,即投入频繁的战斗和发动群众的宣传工作。随着战斗的胜利和群众工作的开展,“陇支”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部队也得到迅速发展。
1939年1月,钟辉一行人来到依宿,他首先找到朱庆选,因为朱庆选是徐州七师毕业,与解慕唐、李培南等是同学,与邳南的郭子化也是同学,又同在山东工作,彼此比较熟悉。特别是李培南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一直是“红大”延安“抗大”政治教员。钟辉在延安“抗大”学习时,李培南是钟辉的老师。李培南调到山东抗大一分校工作时,又与钟辉经常碰面。所以,钟辉到依宿来,与李培南的建议有直接关系。再则,郭子化在鲁南一带做抗日救亡工作,加之郭子化与朱庆选既是同学又是要好的朋友。所以有其两层关系,再加之郭子化写给朱庆选的亲笔信,钟辉找朱庆选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了。
当时朱庆选在依宿小学教书,是本庄比较有威望的“秀才”。钟辉将郭子化所写的信交给他后,他面有难色。他说:“国难当头,国人应当团结一致,抵御日寇的侵略,怎奈我是一介书生,虽有抗日热情,但缺乏军事知识,难担当大任”于是他带钟辉找到朱宏善、黄墨楼等人商讨组建抗日武装的有关事宜。
依宿庄大人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后依大山,东,西、南,三面环水,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钟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当他考察依宿的地形后,赞叹地说:“这里是一块难得的战略要地。”为此,他决心在依宿建立抗日根据地,组建抗日武装。
早在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寇取得胜利后,依宿爱国青年,纷纷请缨上战场杀敌。自发地组织了100多人的抗日自卫队,在朱宏善的带领下,每天坚持训练,随时准备迎击敢于来犯的敌人。
钟辉来到依宿后,在朱庆选的协助下,分别与朱宏善、黄墨楼等人洽谈、磋商,组建“独立四营”有关事宜。100多名自卫队员听说后,情绪高涨,一呼百应,很快一支近400人的抗日队伍组建而成。
在营连干部的遴选上,以钟辉的意愿,想让朱庆选任营长。其理由是,朱庆选有文化,与郭子化,李培南是同学,人际关系好,在地方有一定威信。但他坚持不受,一再强调无军事知识,恐怕这与他知识分子的出身与胆量不无关系。经他推荐,朱宏善任营长,黄墨楼为副官(筹备粮草的后勤职务),一连连长徐士杰,二连连长黄桂芝(此人为黄浦军校六期毕业,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朱庆选虽然没有介入“独立四营”的领导班子,但他对抗日的两项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其—他动员二弟朱庆举,四弟朱庆演,五弟朱庆同参加抗日队伍,虽然三兄弟没有坚持到底,但毕竟为抗日出过力,流过汗。其二,朱庆选在1939年1月曾带领钟辉去邳城西的丁场找过他舅舅丁伊。当时丁伊是远近闻名的财主,也是一个开明的爱国人士。在台儿庄战役后,他也曾出钱组建了几十人的抗日自卫队。当钟辉和朱庆选找到他,说明来意后,三人一拍即合。丁某愿意为抗日效力,主动把几十人的抗日自卫队交给钟辉所领导的陇海游击队。当钟辉提出让丁某来组建“独立三营”时,丁某说:“老朽年事已高,不堪当此大任,但如果需要我出力的话,我可倾其家产,筹划枪支弹药,支持抗日。”嗣后,在他的建议下,由毛洪烈出任“独立三营”营长。
依宿“独立四营”组建后,枪支弹药一部分是从台儿庄战役后散落在民间的,一部分是一些中农户为了看家护院出钱购买的。这些枪支弹药经过动员集中后,缺口还很大。钟辉听说,亲自动员依宿的财主奉献抗日的爱心,登门拜访,不遗余力。当听说地主朱元英的遗孀三老妈妈家有两挺轻机舱,十几棵长枪时,钟辉亲自登门拜访,千方百计与老太太套近乎,宣传抗日的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钟辉再三的动员下,三老妈妈也深明大义,主动把枪支弹药给了抗日队伍。
自此,钟辉所组建的“独立四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陇海游
击支队中训练有素的作战部队之一。同时,钟辉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宿,司令部就安在依宿中心偏西的李生溪家。据一些老人回忆,钟辉不断召集司令部人员及所属的营连排长会议,在一起学习文件,分析形势,研究作战方案。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部队,在依宿进进出出,确实声势浩大,热闹非凡,既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也带动了民众抗日的积极性。原邳县交通局副局长杨鏖同志回忆当年在依宿练兵的盛况说:“当年在依宿时,支队在街中心地主门前的广场上练兵,在石龙山上排兵布阵,确实威武雄壮。”
当然,部队初建,以游击作战为主,形势瞬息万变,不能在一地固定不变,部队经常流动于依宿,铁佛一带活动。不过,钟辉司令员在依宿时间较长。因为依宿庄大人多,地形复杂,便于集中,易于隐
蔽,加上400多人的独立四营官兵,全是依宿人,更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可靠的根据地。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陇海游击支队分别对老滩上,沙滩、泇口埝、沙埠等敌伪军进行了突然袭击,以闪电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大大鼓舞了指战员必胜的信心。特别是两次攻打邳城,可以说,在当时是大型攻坚战。两次战斗都是在钟辉的部署和指挥下取得胜利的。
“陇支”在邳县的积极活动,主动出击,给陇海段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和威胁。因此,日寇决定在青纱帐起来之前,进行一次四路合围的“大扫荡”,企图消灭“陇支”。一路由郯城,马头进驻重坊,直下西南;一路由炮车增援官湖,西取邳城;一路由台儿庄南下依宿而东进;一路由横山,兰陵占四户与其它三路相响应,企图围剿会师于铁佛寺。现介绍日寇从台儿庄进攻依宿一路情况。
独立四营接到钟辉司令员在依宿迎击日寇的命令后,营长朱宏善,教导员张剑秋研究了作战部署,拟兵分两路,一连在东山隐蔽,迎接从林子方向窜来之敌。二连据守大山,准备迎战从沙庄方向进犯之敌。
农历二月十四日早晨9时战斗打响,其战斗之激烈是空前的。四营战士奋不顾身,英勇顽强,沉着冷静,一直坚守到下午3时,因子弹打光才撤退转移(其战斗场面,另专文介绍)。
这次战斗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已经过去七十年有余了,每当人们回忆这次可歌可泣的战斗时,无不称赞有加,津津乐道。
还有一次在依宿围剿土匪头子刘学生的战斗,以闪电战术全歼了刘学生一个号称一个团的兵力。事情是这样的,1939年8月5日,伪县长王化云,趁钟辉司令员率部到郯城一带剿匪之机他策动了土匪刘学生侵占了依宿抗日根据地。钟辉司令员闻讯于8月6日连夜从郯城撤回,黎明前到达依宿,一举歼灭了刘学生匪部(其具体情节,请参见《钟辉的赌咒》一文)。
钟辉司令员在依宿一共指挥三次战斗。还有一次是在云台山伏击土匪陈中印的战斗。陈中印也是为害和称霸一方的土匪,投靠日寇后更是气焰嚣张,残害百姓。“独立四营”组建不久,钟辉司令部在俦宿驻防,当闻讯土匪陈中印从林子往西,去车夫山一带抢劫。钟辉下令伏击这伙土匪。独立四营接受了战斗任务,于头天晚上潜伏在云台山南坡,待到黎明,陈中印众匪满载而归。这时,钟辉一声令下,全营战士集中火力,射向匪众,打的土匪昏头转向,从而全歼了这股土匪,陈中印也被当场击毙。
钟辉在邳县的时间不长,最多不过一年左右。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在依宿驻守不过半年,而且居无定所,经常行军打仗。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与依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与400多名抗日热血青年组成的独立四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朝夕相处中,同吃一锅饭,同啃高粱煎饼。当时,部队才组建,上级不拨款,不拨粮,枪支弹药也全靠自力更生,自己筹措。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老百姓与子弟兵心连心,不惜一切支援部队打日本鬼子。当时,军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日寇赶出中国去。特别是钟辉司令员,在依宿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尊敬。
1939年底,陇海游击支队改编成陇海南进支队,在钟辉的率领下,从李圩渡过了运河,向皖北挺进。1940年9月1日,这支部队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这时,钟辉司令员因其爱人有“托派”
嫌疑,而受到影响,从此调离了部队,到延安去学习。
1940年底,部队在泗县王杭子作战时,依宿籍二连连长黄桂芝不幸中弹牺牲。这时依宿随钟辉参军的原四营战士,看到战争的残酷性,一些班排长及大部分战士经受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而纷纷开小差,跑回家了,从而使部队严重减员,让人遗憾!凡留在部队的干部战士,经过抗日战争的考验,解放战争的锻炼,已经成为人民的功臣,除牺牲近二十余名烈士外,建国后分别任师团长以上的是:朱宏善、朱学仁、朱克廉、朱聘贤、朱庆红、朱思成、黄墨楼、李坛、朱明生、孟宪斌等人,他们为革命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立下了汗马功荣,得到了应得的荣誉和报酬。他们是“独立四营”的老战士,是钟辉司令员当年麾下的坚强骨干。
岁月的消逝可以埋没许多往事,而一些往事却因岁月的飘流,甚至愈加深刻。自1939年底钟辉离开依宿后,依宿人民与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指挥若定,沉着冷静,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在依宿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几十年来,他的光辉形象在依宿几代人中得到了传承和歌颂。
而钟辉同志也念念不忘在依宿这个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从他两次到依宿故地重游可见一斑。1982年春,他从北京风尘仆仆地赶来,专程到依宿故地重游。陪同他前来的有徐州市,邳州市的党政负责人,十几辆小车,二三十人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村民争相围观。其中有一个老军人,年近7旬,平头白发,神采奕奕,他用手一指说:“当年就是在这条巷子里歼灭土匪头子刘学生及其所率全部人马的。”可是在场的群众不认识这个老军人,其中有一个年龄较大的卢成义说:“那是当年钟司令带人剿匪的!”跟随的人介绍说:“这就是当年的钟司令。”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心仪已久的钟辉司令,看到他饱经风霜,满脸皱纹的脸上仍不失当年的刚毅和果断。人越聚越多,都争相观看当年叱咤风云的钟辉司令。
钟辉将军问在场的群众:“朱庆选老先生还在吗?”大家告诉
他:“朱庆选已经过世多年了。”其中有一个六十多岁的李姓老者问钟辉:“您还认识我吗?我就是当年给您挑行李的挑夫李伊伊呀!”钟辉仔细回忆和辨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非常亲切地嘘寒问暖。钟辉离开依宿已经四十多年了,有些事他还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他说:“当年在这里发展抗日武装,生活非常艰苦,吃高粱煎饼,老咸菜,也感到很香甜。不知道还有高粱煎饼吗?”大家回答说:“现
在这里不种高粱了。”
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钟辉与村民攀谈了两个多小时。最后,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依宿。临上车时,他向大家挥手致意,满怀深情地说:“今后,我有机会再来依宿看望大家。”
1992年春,钟辉同志事隔十年之后,他又来了一趟依宿。故地重游,感慨万千。这时他已经离休了,虽然仍穿军装,但没有领章帽徽了。他是从二炮副政委的岗位上退下来的。这次来,他到处走走看看,并在山上转了一圈,拍几处景点,作为留念。一位哲人说:“人心是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像客观世界一样,有新老交替,在不断成长,也不断淡化,岁月在流逝,也在遗忘。”但钟辉同志对依宿的情怀始终没有淡忘。这时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还念念不忘在依宿这个生活战斗过的地方。2003年,钟辉同志逝世了,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子,是久经考验的英雄,他永远受到人民的缅怀与尊敬,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依宿人民永远忘不了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978126207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11306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