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数字“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又称“敬老节”。重阳节这天,民间有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
重阳节时令也逐渐进入深秋,中医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因而这个时期做好保健养生的工作尤为重要。
重阳前后,“秋燥”明显,人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不适,甚至引起燥咳,经久不愈等症状。
预防秋燥建议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除了饮食滋润防燥,居住环境的防燥也很重要,不妨在室内放个加湿器,使居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能有效预防秋燥伤人,引起的咽干、鼻干、干咳、皮肤干等不适。
![]()
重阳养生需注意
1、慎起居
中老年人,尤其是体质较弱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防寒要从足部开始,尤其是平素体质阳虚、手足不温的人群,更要避免寒邪乘虚而入。做好腹部保暖,预防腹痛、腹泻。
从起居上讲,宜早睡早起,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早睡和午睡有助缓解疲劳,而早起能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睡前不妨用热水泡泡脚,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预防阳虚、调节经络,既解乏又利于睡眠。
2、调饮食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老年人不宜贪杯,平时有饮酒习惯者,小酌即可;平时不饮酒的人,则不建议贸然尝试。
重阳糕亦称“花糕”,少量吃几小块重阳糕,既有节日的仪式感,也不至于因过食引起消化不良、血糖升高等问题,但它不宜空腹食用,有胃炎、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也不宜食用。另外,不建议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过多食用重阳糕,以免引起血糖和血脂升高。
![]()
3、畅情志
重阳节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易生伤感忧郁之情。此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老年人最易诱发颓废悲伤、烦闷抑郁情绪,可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广交朋友结伴郊游、聊天、聚会、和家人谈天说地;或到公园散散步,听听相声、看看喜剧,或养花种植、下棋垂钓等,都是有益于修身养性、调整心态的好方法。
![]()
养生小口诀
1、养肝就是闭眼睛
闭目就是最简单的养肝。肝主目,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眼疾其实多与肝病有关,迎风流泪是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则是肝的精血不足。
2、补肾就是垫脚尖
踮脚尖是有氧运动,不仅能促使血液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还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锻炼小腿肌肉,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等作用。
3、提神就是伸懒腰
伸懒腰可拉伸到全身许多重要的肌肉,又能大大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常伸懒腰在促进人体肌肉收缩和舒张、增进肌肉本身血液流动的同时,还可带走肌肉中的代谢产物,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使人感到全身舒展,精神爽快。
4、醒脑就是转脖子
日常休闲时间,比如看电视间隙,可以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能解除颈部肌肉的疲劳。
5、养颜就是干搓脸
老人上年纪了,补养气血才是正经事。平时多用双手干洗面部,让皱纹爬慢一点,气色红润一点。(来源 网络综合 编辑? 吉?世兰 编审? 朱兵? 杨?新?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