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今后这样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今生今世 发表于 2019-2-18 13:5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今生今世
2019-2-18 13:58:41 3057 0 看楼主
当前,乡村振兴的大幕已拉开,农村创业创新风生水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产业新业态,对乡村振兴起到了较大作用。近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颁发了看法。



山东寿光第十九届菜博会上,用蔬菜种子做的舞狮景不雅观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Q

乡村振兴是国家大战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产业新业态,对乡村振兴应起到哪些作用?

答: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其作用表现在:

一是促进产业兴旺有“市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天然融合体,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发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夯实一产的基础,鞭策二产两头连,促进三产走高端,让乡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

二是促进生态宜居有“颜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金扁担”,可以让乡村的景不雅观靓起来,同时能为市民提供各种办事,让人们享受“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视觉愉悦。

三是促进乡风文明有“气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结合本地文化符号、文化元素,通过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等活动,挖掘本地的民俗乡土文化、农耕饮食文化、图腾文化和民间工艺,将其激活、庇护、传承和弘扬。

四是促进治理有效有“基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既有小农户和基层组织的自主经营,又有工商本钱的参与带动,这一过程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先进的办理模式和理念引入农村,影响基层组织办理方式,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基层组织自我调整和创新的活力。

五是促进生活富裕有“品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够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容量,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让农业“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有念头”。



江西赣州市龙南县正桂斑斓乡村客家文化旅游受到游客欢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高兴贵/摄

Q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应运而生的,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各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竭扩大。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发展的区域拓展。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

二是业态类型不竭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以“农家乐”和聚集村为主的休闲旅游。这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以提供食宿、游乐、采摘、购物为主。

第二,以自然景不雅观、特色风貌和人文环境为主的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景区周边,提供农家饭菜、宿营房屋、农事体验等办事。

第三,依托田园景不雅观,以健康养生为主的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气候宜人、资源独特、农业生产集中连片的区域,提供食宿、康养、保健等办事。

此外,也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等品牌。截至目前,全国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介了710个中国斑斓休闲乡村。

三是产业内涵不竭拓展。由本来单纯的休闲旅游,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涵养生态、农业科普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开发“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农业农村资源,发掘资源潜在价值。通过拓展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的功能,让人们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了解乡村民俗;通过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居民到乡村居住,感受田园和农耕生活。

四是就业增收不竭增加。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了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农民可以就地就近就业,还能把特色农产品变礼品、特色民俗文化和工艺变商品、特色餐饮变办事产品,增加了经营性收入。一些地方把民房变民宿,农家庭院变成农家乐园,增加了财产性收入。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发掘独有的稀缺资源,有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2018年7月13日,在邵武市桂林乡高校写生基地,福州阳光学院艺术系学生在桂林村古街写生。2016年以来,福建省邵武市桂林乡依托斑斓乡村建设,利用本地绿色生态资源及传统村落特色,先后与全国80多个高校、画院和影视公司合作,打造集高校写生、影视拍摄、休闲养生、特色农业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建设特色旅游山村,助力偏远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摄

Q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在推进思路上,要坚持“一个围绕,两个紧扣,三个突出,三个着力提升”。

一个围绕。就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技、办理要素和办事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办理、办事的现代化。

两个紧扣。一个是紧扣乡村产业振兴,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留住人、成为安身立命的斑斓家园。另一个是紧扣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不变的收益,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和经营收入的增长。

三个突出一是突出特色化。安身本地资源、区位和传统优势,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旅游产品。二是突出差异化。因地制宜、错位竞争,让消费者感受不同凡响的景不雅观和体验。三是突出多样化。设立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休闲旅游产品异彩纷呈。

三个着力提升。一是着力提升设施水平。从人性化、便当化、快捷化的角度,加强休闲旅游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提升办事水平。为游客提供休闲、不雅观光、体验等办事,让游客玩得安心、住得安心、花得舒心。三是着力提升办理水平。创新办理理念,引进农业、旅游、人力、财务等多领域人才,实现质量效率同步提升。

围绕上述思路和要求,要重点抓好以下办法落实: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安身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好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优势区域聚集。

二是强化精品打造。以行政村镇为核心,培育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斑斓休闲乡村(镇);以集聚区和经营主体为核心,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增收机制完善、示范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农庄。推介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农事节庆等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活动。

三是强化规范办理。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标准进行梳理,制定修订一系列的技术规程和办事标准,提升产业的标准化、行业的规范化;组织开展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本质强、善经营的休闲旅游人才;不按期地对休闲旅游聚集区的设施状态、安全责任、办事水平开展督促检查,保障办事规范、运营安全。

四是强化业态丰富。对“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一些传统业态,通过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办事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实现“老树开新花”。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引导经营主体发展高端民宿、康养基地等高端业态。因地制宜创制深度体验、新型疗养等新型业态,发展森林疗养、音乐康养等办事。



乡村风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魏金金/摄

Q

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在工作中应注重把握好哪些问题?

答: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引导,规范办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从事休闲农业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将社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生态与环境、农民生活与文化等优势相结合,创造出满足城镇居民体验农业、回归自然、回报乡村需求的新产业新业态,才能在政策和规则的框架下,使得休闲农业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办事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标的目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办法,吸引社会主体参与;通过强化办理办事,促进规范办事,提档升级。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诸如损害农业基础、破坏生态环境、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

二要处理好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发展休闲农业必需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是搞休闲不雅观光还是餐饮办事,都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参与,这样才能持续不变发展。引导社会本钱参与,聚集更多资源要素。鼓励城市工商本钱进入乡村,兴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将更多的先进办理经验、信息技术和营销网络引入乡村,做大做亮这一产业。同时,本钱下乡要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更不能剥夺老乡。

三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注重经济效益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个产业,要遵循经济规律,投资要有收益,经营要有利润,这样才能持续,不然就办不下去,留下一个烂摊子,投资损失更大,农民收益得不到保障。注重生态环境庇护。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坚持生态为先,践行好“两山”理念,美化山水林田湖草。严禁开山填湖、破坏生态,杜绝毁坏村容村貌,严格落实耕地庇护制度。

·END·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田园综合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规划

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规划

农业规划咨询,专注于心,专业于行

手机/微信:吴老师 13910786667

好书保举

阐述田园综合体概念、思路和发展标的目的,介绍田园综合体创建和申报流程。

解读并剖析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案例和中农富通近几年探索实践。

创建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一站式攻略

《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发展创建与案例研究》



进店可以直接购买

https://weidian.com/i/2649406695?ifr=itemdetail&wfr

更多书籍,敬请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今生今世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05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