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在线1月11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白杨 通讯员 梁及芝)2018年,湘潭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1月10日,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继岳塘区盘龙大不雅观园、湘乡市龙生龙和、湘潭县龙凤庄园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园之后,2018年,湘潭市又有湘潭县、韶山市获得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县(市)荣誉;湘潭县梅林桥、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获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称号。目前,湘潭市共拥有各类休闲企业、农家乐347家,星级以上休闲农庄72家。其中,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7家、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省五星级休闲农庄16家、省四星级休闲农庄26家。2018年度,全市接待各类休闲旅游人数超过1100万人次,总营业收入达11亿元,吸纳5.5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农旅融合打造田园综合体
按照“伟人故里·大美湘潭”建设蓝图,2018年湘潭市把现代农业园区与旅游景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与斑斓乡村建设同步推进,重点打造湘潭县梅林桥、韶山市银田、雨湖区姜畲、岳塘区盘龙等10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韶山平里村、湘潭县花石湖湘村落文化田园、昭山七星艺术村等3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全年共实施项目200多个,总投入超过30亿元,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项有50多个。
目前,超半数园区已开园纳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和精品线路。有效扩大了农民就业容量,增加了农民工资性、财产性收入。其中,岳塘区盘龙大不雅观园特色小镇建设计划总投入31.7亿元,2018年已完成近4亿元的投资,正在倾力打造占地400亩的中国杜鹃花博物馆、杜鹃花科研学术交流中心等。湘潭县梅林桥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三年打造,已形成春看油菜夏不雅观荷、秋游花海冬赏梅的四季休闲品牌,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上亿元。
节会活动提升休闲农业人气
截至2018年,湘潭县已连续5年别离在易俗河镇梅林桥示范片、石鼓镇原顶峰村、花石镇举办了油菜花节、荷花节等节会活动,将生态休闲旅游推向了新的高潮,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摆布,基本形成了春游油菜花海、夏赏荷花、秋游乌石、冬品脐橙的四季休闲品牌。
2018年3月,湘乡金石镇举办了以“人文圣地 大美湘潭”为主题的湘潭市春季乡村旅游节,活动采取“一拖三”的形式,以“品状元文化 赏万亩花海”为主,以农夫宝帐篷节、赏东泉百亩世外茶园、不雅观状元塔景区为辅,不单吸引了本地游客,还吸引了长沙、娄底等周边城市的大批游客。此外,全市还举办了桃花节、采茶节、湘莲文化艺术旅游节等6场踏春活动,吸引游客近300万人,极大地提升了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的人气,对湘潭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也给湘潭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全域旅游的推进创造了新的模式,带来了新的活力。
工商本钱回流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奋斗目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实现“产业兴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8年,湘潭市着力打造的十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九大特色小镇,均出现了人、财资源要素从城市回流的新局面。步步高集团在梅林桥园区投资3亿元、华银产业集团在姜畲示范园区投资1.5亿元,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产业基地;还有农夫宝、思达农业、蝶恋花、北马峰等企业,投资数千万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回报家乡。全年各县(市)区新申报的星级休闲农庄达到23家,比往年多得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湘潭市的休闲农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