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萍中篇小说《你在哪里》连载——
作者简介:汪丽萍,女,笔名则言,字方法。祖籍浙江省永嘉县屿北村,出生于舟山定海。高中毕业于舟山中学;后移居香港,在港从事补习行业,成立“汪氏数学”补习社,担任小学至高中数学老师一职。已出版《弯弯的月牙》、《枫叶红了》、《屿北思绪集》上中下三卷。回忆祖父和父亲战争时期的文字均已发表在杂志和报刊。
第十章 兄妹育人治病情意缠绵元照通过这次疫情,明白祖父要他辞官驻守屿北的心愿。他想: “以往是祖父在屿北打理,忙前忙后,处理突发事件。十年前屿北一场疫情,受灾者全部是徐氏家族。祖父把黄岩州的苗族医师严汉卿请来,用针灸草药救治。还请高山道场的道教师傅来做三天法事,法事包括阳间、阴间各三场。第一天是扬幡招魂和第三天的召幡安魂,悬挂的幡旗现在还有痕迹。朗朗上口的吊卦他还清晰记得几句: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宝香焚在今炉内,香烟缭绕达上苍。奉请高真临法会,迎迓万圣赴道场……当时纠纷包括:村与村子、村与官府、村民之间各类矛盾。还有流民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安置流民,还要解决目前生存问题;对付流 寇,他们给村子造成的困惑很大,日间挑衅,夜间行窃。是祖父号召周边村子的壮丁习武,村与村前后呼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赶走流寇。还是祖父带领队伍日夜巡逻,对于可疑生面孔进行跟踪,弄清身份。十年前,元照已是健硕少年,因为一身武功,他参加祖父的自卫队,碰到流寇袭击,他挽弓射箭,跑在队伍前面。从今往后,他接过祖父的武器,带领自卫队守护村子,祖父有知,一定含笑九泉。元照终于下决心结束为官的短暂生涯。不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梦想就是百姓能过上安详的好日子。元照辞官回故里,忙着开课事项。开学典礼日,溪口书院的教员前来捧场,元照的父亲庭枋也出任教员一职,并担任书院教学顾问。父子俩挑起祖上的希望,让屿北子弟和外村有志学童有入学的机会。沉寂三四年的 屿北书院复课,村子口的田埂小径又热闹起来了。隔日,徐秀草药针灸医馆开业,当日便收下20几位重病人入住病房。一周后,53张床位住满。屿北姑娘和嫂子当护理员,包扎伤口,清洗衣物,喂饭喂药;男护理配合劳力,比如重病人下床大小便,要二人扶起抱着下床。周阿丁和李旺亮也留下为主子打理医馆,两人十分忠心。几日后,义军骨干翟亮的妹妹翟媛染病,被家人送到屿北医馆救治。当时病情严重,伴有高热恶心,徐秀精心救治、衣不解带。经治疗后高烧退去,翟媛身体逐步恢复,仅仅十来日,又恢复青春活力,由病人变为护理;之后,翟媛对小小银针有了兴趣,便留下来成了徐秀的弟子。“秀姐姐就是隋朝王一针转世,针术高明。我都进了地府硬给拖了回来,以后我就跟着秀姐不离开了。”其他病人说笑: “徐医师嫁人,你还跟了去当二房?”翟媛说: “就跟去,当二房怕啥,我就愿意跟师傅在一起。”她不说愿意跟元照表哥在一起。多心眼的丫头,看出元照与秀的暧昧神态,她的爱也是耿直的,她不是图进士身份,她爱上元照时,他还不是进士。元照听了也凑两句热闹: “阿媛和你秀姐真有缘分,不知哪一家好运气,娶了师徒来享受,不听话,左右腿扎上一针就老实了。”众人都参与热闹。元照还纠正翟媛对王一针的评价,他说: “说到王一针的医术的确高明,不过银子从不少收。他是见钱眼开的医师,治病挑富人治,还喜欢给风尘女子治病,医德差劲。我们医馆是救世医师,你秀姐姐是上古时期名医扁鹊转世来到屿北。”秀听到十二哥赞她,眉开眼笑,面颊一朵红晕,如开在天界的红玫瑰。翟媛见元照如此欣赏徐秀,暗自下决心好好学习医术,让元照对自己也有刮目相看一日,她要彻底改变自己以往的无聊。不再过 “花妆上绣楼,桃花染红唇”的日子。以后,她要成为报春的喜鹊,成为百姓爱戴的女华佗,成为元照表哥引以为傲的表妹。徐秀考虑到医护的重要,同时开班受教医学知识。学员对象以屿北村民为主,男女皆收,同时鼓励邻村男女学医术。为了发展医学知识,屿北医馆对外村经济差的学医青年提供资助,教学、住宿、饮食一律免费。医馆开业更加带起屿北读书风气,元照至此才明白祖父的苦口婆心。“秀,知道哥的心情吗?”生员散去,他便去找秀,两人有说有笑一起回家吃饭。十二哥的心情,估摸着是穿过羊肠小径步入阳关大道。还有走过无数鬼城、火烧坟冢后的醒悟,算是找到了方向。具体做事比做闲官值得多了,比起庸官,根本没有对比价值。秀是十二哥最有魅力的心灵导师。人逢好话精神爽,徐秀一路雀跃般轻巧,一只快乐的小喜鹊,叽叽喳喳在元照耳边叫着唱着。秀好兴奋,她终于听到元照的赞扬与肯定,她希望从心灵导师变心灵娘子,花红还需绿叶嘛。元照的娘在门外张望着,庭枋老爷子一次次看园子树影,计算老妻做饭时间。老夫妻心目中,儿子和侄女回家吃饭是头等大事,共同话题是讨论菜式。“爹娘,今日来晚了!”一坐下吃饭,元照说:“秀,吃肉补补身体!” 一会儿又说: “秀,吃鱼补补脑子!”元照忘了给自己添饭,只顾着给秀碗里夹菜。元照娘坐下吃饭,问起: “咋不叫媛---”庭枋踢她一脚,元照娘立马醒悟过来,把“过来吃饭”改口问道: “咋不叫媛媛回家去,不是病好了吗?”她见老头子微微一笑。徐秀道: “病是好了,她要留下学医。”元照兴趣在讨论草药,边吃边问草药的采购方法。庭枋把一切看在眼里,看得连眉梢都乐了起来。儿子好事在眼前,第四代嫡亲老表联姻走出新花样---不是父母之命,是儿女自恋成好。无论如何,元照这辈子不会出家当和尚。吃完饭,老头子哼着歌出去溜达,老太婆收拾餐具。时间留给了年轻人。两人捧着汤婆子看书,秀给元照补习医学,草药和针灸讲解。元照的娘见老伴回来便拉老伴进里屋说话去。“他爹,把秀娶进门来,亲上加亲,天配一对呀。”庭枋当然是这个意思,但千万别提,不到时候,撺掇不成就砸了。别忘了元照重视后脖子牙印。夜里,元照屋里的灯还亮着,他在灯下看医书,研究病理。元照的娘心热乎着,总想来提醒提醒儿子。娘坐在床沿跟儿子挨近说话。“秀真好,娘给你去下聘!这事就这么定了。儿喜欢,爹娘更喜欢!”元照听娘以说,异常吃惊:“娘,您别多想了,秀就是我的妹妹,没有牙印娶来当娘子是有危险的,娘忘了?”元照的娘见儿子违拗自己,刚还滚烫出油的心吱一声破灭。 对于娘的提议,元照的心被娘彻底扰乱。至此以后,寒夜里,对秀的呼喊更加强烈。可是想到高僧的叮嘱,与秀结合定然有不祥的悲剧发生。或许无中生有,又或许是先知先觉。万一应了高僧的话,秀---他不敢想下去。另一方面,撞钟小和尚的气势越来越大,还听说开始和刘伯温往来。智深大师的预言一半已经证实,分明是真人真知,他坚定牙印配婚是存在的,只是茫茫人海,她在哪里?她一定也在等。倘若与秀成亲,无论谁死都害了秀,也害了她---带着天命来人间寻找婚配的女子。必须克制感情,扑灭在秀心灵的点点星火,以能相望为生而欢喜,阴阳之隔为悲伤。不信因果,逆天而行。即便元照还有什么玄书没有读过,起码他相信高僧。
乡村 | 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