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诺成“小迷弟”,吉利依托CMA平台技术带得动雷诺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水草香蕉壁 发表于 2021-8-11 15:0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水草香蕉壁
2021-8-11 15:05:09 3992 0 看楼主
吉利雷诺合作造车 #汽车资讯#8月9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已与雷诺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在中国,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的平台技术联合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在韩国,双方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




从备忘录的内容来看,吉利提供平台技术,雷诺提供给品牌和设计,同时雷诺将充分利用在品牌策略、内容和渠道、生态服务开发以及用户旅程方面的优势,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雷诺、吉利,是谁先看上了对方?
在之前的文章中,相信大家都了解到雷诺汽车在华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自2020年雷诺集团宣布与东风集团分手之后,雷诺在中国市场上只剩下三家合资公司,包括易捷特(与东风、日产合资的新能源公司)、华晨雷诺(轻型商务公司)以及江铃新能源(新能源乘用车)。按照雷诺此前的计划,在退出燃油乘用车业务后,将会把所有的精力聚焦到新能源汽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业务上。其中,轻型商务车业务将通过华晨雷诺金杯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将通过异捷特和江铃新能源开展。



既然雷诺汽车都已经分配好任务了,为什么还要借助吉利控股的平台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雷诺之所以选择和吉利合作主要是为了降低其研发资金。众所周知,开发技术和平台可以为造车带来规模化效应,不仅能够进一步分摊研发成本、提高技术实用性,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被“卡脖子”。



目前各大车企的电气战略抬升了单车研发投入,尤其是油、电并举的路径导致车企研发投入规模增大。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达到盈亏平衡,燃油车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车企的单车研发规模要比过去更高。据数据显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研发中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压力,雷诺集团显然是负担不起的。雷诺集团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142万辆汽车,同比上涨18.7%;得益于销量的提升,雷诺集团营收同比攀升26.8%至233.57亿欧元。虽然雷诺汽车上半年的资金流相对充足,但是依旧没能摆脱其债务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雷诺汽车显然是负担不起这笔高昂的资金,能省就省。



相信不少人会问:“雷诺和吉利之间,到底谁先看上了对方?”笔者认为并不能用谁看上了对方来描述这个问题。种种迹象表明,此次雷诺汽车和吉利汽车之间的合作,吉利汽车将会占主导地位,与之前自主品牌和国外车企合作的合资车企恰好相反,这一次是吉利提供技术,雷诺负责销售和营销。换句话说,此次的合作更像是雷诺汽车在向吉利汽车发出“求救”信号。
吉利带得动雷诺吗?
众所周知,雷诺集团确实有点“坑”。举个例子,日产、雷诺、三菱曾经是同盟的关系,当时日产汽车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存在。然而,因为同盟的关系,雷诺、三菱经营不佳,最终也拖垮了日产汽车。所以,不少人会发出疑问,此时雷诺汽车与吉利汽车的合作,是否会对吉利汽车造成影响。



笔者认为并不会。雷诺汽车在中国范围内之所以没能火起来,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产品质量不行。雷诺的变速箱质量差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有兴趣的读者只需要在各大搜索引擎上面搜索就能够找到相关的信息。
二、雷诺的设计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进入中国市场多年来并没有真正地实现本土化。



上述的一系列问题都将会在雷诺与吉利合作之后得到解决。作为自主品牌的头部玩家,吉利汽车深谙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以及用车需求,在吉利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雷诺或许会在吉利的帮助下改变之前的设计,重新打造符合中国市场的车型。



除了设计以外,吉利作为技术提供方,在油、电两大技术领域上都有着深厚的积累。从高性能的极氪001,到领克品牌的多款混动车型,再到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车型,覆盖面广泛。所以,雷诺汽车在与吉利汽车合作之后,雷诺汽车或许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总结
此次吉利汽车与雷诺汽车之间的合作,并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合作。在这次合作的背后,代表着的是自主品牌的技术已经受到了认可,甚至到了国外企业想要“偷师”的地步。作为一个工业起步晚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让大家不得不感到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水草香蕉壁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399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