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我们对于宠物的兴趣来自生物学家E. O. Wilson所称的“亲生命性”,即一种关注生命或者类生命现象的本能。这些发现让这个想法有了可信度。从狼蛛到蝾螈,人类养的动物多种多样,而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由我们对所有形式的动物的喜爱来解释。
但是Wilson也承认,我们对动物的兴趣与个人经历和文化经历有关。比如,西方国家的人大多喜欢狗,而传统伊斯兰社会中人们认为狗是不干净的。西卡莱罗纳大学心理学家Harold A. Herzog称,文化是促成养宠物的主要因素。Herzog和同事在2013年颁发的论文中,用美国犬业俱乐部从1926年到2005年的注册情况评估了各种狗的受欢迎程度的涨落。他们发现一种狗的健康状况、寿命或者攻击性和可训练性这些行为模式和其受欢迎程度之间没有关系。狗的流行趋势并没有什么规律并且变化很快。2014年,包罗Herzog在内的三位研究者进一步发现,电影中特定种类的狗的形象可以使这种狗流行起来,这一效果可以持续十年以上。例如,1963年的电影《一猫二狗三分亲》(The Incredible Journey)中有一只拉布拉多,在其上映后的十年中,人们平均每年在犬类俱乐部中注册2223只拉布拉多,而在之前的十年中这一数字只有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