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惟有最富于同情心的人才能产生强烈的激情。那种“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人”是无法产生爱情的。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人生性残忍。恰恰相反,他们可能处在非常高的道德水平上,却不知道他们的邻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只能意识到与女人的性关系,而意识不到与女人的其他关系,叔本华就是如此。叔本华对性冲动的了解再清楚不过,却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若不是如此,他的名著《性爱的形而上学》(The Metaphysics of Sexual Love)就无法理解了,而其中最重要的见解就是:一切爱情的无意识目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制造下一代”。
恋人们在被爱者身上寻找自己的灵魂,所以爱情就摆脱了我在本书第一部分描述的那些限制,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性吸引状态内了。爱欲和性欲虽然在本质上是截然对立的,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相似之处。性欲将女人用作获得快乐、获得肉体的孩子的工具;爱欲将女人用作创造价值感、创造灵魂的孩子的工具。柏拉图认为:爱并不指向美,而是指向产生美(the procreation of beauty);爱的目的是为头脑中的事物赢得不朽,而低层次性冲动则直接指向物种的永存。只要稍微思考一下这些概念,就可以看到它的最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