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月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高峰季!一定要注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也曾相识825 发表于 2020-8-21 12:3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也曾相识825
2020-8-21 12:39:56 4397 0 看楼主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其实它也有高发期,那就是现在的8月!




原因如下:
1、“秋老虎”加重心脏的负担


立秋后,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秋老虎”天气,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在2012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指出,尤其是中午高温出汗,容易引起血容量减少,血黏滞度增加,血压降低,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心脏负担加重,易发生心衰。
且大量出汗后,人们易大量喝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衰风险。
2、“末伏”空气潮湿,容易导致人体缺氧


即将进入末伏,今年的末伏为8月15日-8月24日。三伏天是一年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这又闷又湿的天气,冠心病患者最难受。
北京华信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逯春鹏在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说,“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患者缺氧,”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动脉硬化的人,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3、早晚温差大,血压波动


立秋后,最明显的感觉是早晚天气变低。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
4、情绪烦闷激动,易出现心绞痛


天气热人,人容易情绪烦闷,而烦闷、生气等情绪也会影响心脏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王祥瑞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上谈到,生气时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心脏的收缩力加强,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会出现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生气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一大诱因。





心脑血管高峰期,千万别做这几件事!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田乃亮与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施洪超8月11日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注意以下几件事,可帮心脑“降温消暑”。
1、 不要猛回头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低头拿东西”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2、 温差别太大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摄氏度为宜;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3、晨练别太早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4、 喝水别太少


夏季身体水分大量蒸发,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5、血糖别太低


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一般来说,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尔/升,饭后8~10毫摩尔/升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也曾相识825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39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