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苇叶:拙政探幽——行走江南系列诗文之雅园漫步(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092 发表于 2019-11-27 10:5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092
2019-11-27 10:52:02 4254 0 看楼主
拙政探幽
——行走江南系列诗文之雅园漫步(三)
苇叶



野航倚杖扣荆门,采佩芳洲追洛神。

卅六鸳鸯梅畔戏,十八茶蕊雨中新。

紫箫弄玉秫香馆,午枕邀凉水静村。

酒后谁家赊月去?见山怀古一何深。


(小注:“野航”为园中香洲景点题额;“卅六鸳鸯”、“十八茶蕊”分别指园中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秫香馆”为东部主要建筑;“见山”指园中见山楼。)
开篇一首七律,是笔者献给拙政园的定情信物。
天下园林之城,当数苏州。苏州园林之冠,当推拙政。拙政园,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个,占地78亩,始建于明嘉靖时御史王献臣。园名取自西晋潘岳的《闲居赋》“拙者之为政”意。园主把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作为自己的政事,寄托着园主忘情山水、超然物外的心志。全园六成以上为池沼曲水,足可表现园主的江湖之志。
我观拙政,妙在其幽。





得意鱼鸟来相亲
这是其一,自然之幽。
园之中部水池南边黄石假山之顶有座清丽的绣绮亭,每到阳春时节,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向北可观望大荷花池及水中两座山岛,南看便是洁静的枇杷小园,西边与远香堂互为对景,东向则是海棠春坞等几组建筑。内有新旧两副匾额让笔者颇为心动:“晓丹晚翠”、“水木清华”。
另有一副旧联更让人流连:
闲寻诗册应多味;
得意鱼鸟来相亲。
联为梁山舟撰书。梁为清代钱塘人,官至翰林院侍讲,书法与翁方刚、刘墉、王文治齐名。上联取自黄庭坚《和高仲本喜相见》;下联取自《世说新语》:“(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好一个“鸟兽禽鱼来亲人”!如此“移情”奇想,令人称绝。







拙政布局,水为核心,自然主要建筑十之八九临水而起。譬如远香堂,从亭内通过窗棂四望,南则池沼滟潋,有山如屏,玉兰数竿,扶疏接叶,云墙下古榆倚石,幽竹傍岩,令笔者一入门顿觉如入山林。东望绣绮亭,西接倚玉轩,北临荷池,而隔岸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超然水面、翼然山肩。人远忽闻清籁起,一亭秋月啸松风,如此等等,怎一个“幽”字了得?
拙政如此之幽,倒费了文徵明不少心思。被称为“吴门画派”领袖的文徵明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可谓泰山北斗。文氏将绘画中写意的理解融入拙政园林建设,让园林有了格外的意境之美。文氏设计的旧园有一楼、一堂、一台、两轩、六庭等三十一景点缀,而花坞、钓矶、曲池、果圃参差于水涯花柳之间,花木众多,四时即景。园门一关,里面就是一片逍遥天地,不出门就可享受山野之幽。





柴门临水稻花香
这是其二,生命之幽。
被称为“归田园居”的园之东部,有秫香馆。园主王心一《归田园居记》云:“折北为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其同题诗亦唱曰:“墙外连数亩,资为种秫田。”
想当初,长期在外为官的王心一,厌倦了官场,弃官归苏,买下屋后人家十数亩荒地,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活生生变作了现实。尽管后来清兵打进苏州,王被官府抓去残遭迫害而死后,田园荒芜,但国朝兴起,园林复苏,荒废三百年的东园,恢复生机。
东园主题是田园风光,建筑点缀于溪岸与树丛之中,清流傍山而行,地势空旷,平岗绿芜,竹坞曲水,野趣横生。
自然之趣,尚需点化,“秫香馆”便是点睛之笔。
苏轼诗曰:“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极有兴味。
唐许浑诗云:“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五谷之气,沁人心脾。
常言荷香高贵圣洁,然而秫稻之香更给人温馨与亲切。故《红楼梦》大观园里特建了一个稻香村,那里泥墙、茅屋、土井、稻茎、桑榆、杏花、辘轳、青篱,下面是分畦列亩、佳蔬菜花。黛玉代拟的《杏帘在望》宛若白云出岫: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美则美矣,然总觉有些穿凿扭捏,哪里赶得上“秫香馆”?故当代国学大师、苏州大学教授钱仲联先生专为该馆题了一联:
此地秫花多说部,曹雪芹记“稻香村”,虚构岂能夺席?
四时园景好诗家,范成大有《杂兴》作,高吟如导先声。
原来大观园里的稻香村导源于此,而范氏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更引无数人入胜,这真是“尘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紫入城。”
可巧,不才《东篱醉春八绝句》所咏尽皆田园,姑引两首,权作续貂:
其一
柴门小苑尽莓苔,一脉诗香沁雪斋。
酥雨半犁春老处,东篱把盏放高怀。
其二
野望东篱荠麦青,柳丝难系阮郎行。
熏风挽却流云驻,懒顾黄鹂四五声。





青梅如豆柳如烟
这是其三,心性之幽。
园之西部以前被称为“补园”,然而这“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的影子处处映射在《红楼梦》大观园中呢。而造园主人张履谦虽系商人,但精习文墨,不逊文人追求。
光绪三年,年届不惑的张履谦,以6500两白银购得主园之西的汪氏废旧宅园,聘请名家,按文征明《拙政园记》中所载,修补旧景,增建新景,让一座废园实现华丽转身。
园中有南北一对建筑互以数字命名,颇有情趣。北亭“卅六鸳鸯馆”,亭名取自《真率笔记》:“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灿若披锦”。南亭名以“十八曼陀罗花馆”,乃因园主于此地栽种山茶花十八株,花朵硕大,姹紫嫣红。
两亭是当时园主宴客听曲场所,尤其卅六鸳鸯馆简直一座美轮美奂的戏园:主体以石柱抬升整座舞台高挑于水面,春夏可隔池欣赏昆曲表演,冬寒则转入室内观看。室内方砖下面有空穴通道,可烧火输热,以免看戏时脚寒彻骨。天花板则设计成美妙的弯月拱形卷棚式,便于声音反射聚集,绕梁不绝。馆之四角均建有耳房,可作后台,演员可在此处化妆候场。
如此周章,皆因园主酷爱昆曲,嗜藏字画。“十八”、“卅六”两亭,馆额分别为光绪间年苏州状元洪钧,同治年间状元、后任溥仪老师的陆润庠所书。
至于鸳鸯亭两副楹联,亦让笔者顿觉幽情满怀。其一为:
燕子来时,细雨满天风满院;
阑干倚处,青梅如豆柳如烟。
此乃张履谦亲集欧阳修《六一词》句而成:《蝶恋花》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集联抛却原词中思妇怨女春愁,换作了鸟语花香的一派生机。《临江仙》云“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又《渔家傲》云“香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青梅如豆柳如丝,日长蝴蝶飞”春色如此绚烂,我以为全为心性而调。
驻足两亭,看前养鸳鸯,后植茶花,回廊起伏,水波倒影,笔者不禁感慨万千,想园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燕乐弹唱,宾主共欢,幽氛何极?





光绪二十年,张履谦偶获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石刻碑拓,又得文徵明、沈周遗像,于是专门在曲池北岸为这一对师徒建了“拜文揖沈之斋”。斋内两壁嵌有文、沈石刻像,文征明所作的《王氏拙政园记》石刻也赫然在列。看那石刻笔迹清朗,风骨自在,而置于西部水廊内的《千字文》,则系文徵明80岁时蝇头小楷,笔势空灵飞动,散逸高超,其艺术风格与拙政园的典雅特色似乎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名人名园,交相辉映。
其实,“拜文揖沈之斋”仅为一楼,连着二楼,整体称为倒影楼。楼上有联道得好:
得月便佳,是山都好;
无书不读,有酒即仙。
咏的是风物,道的是心性。足见园主风雅之中敞开的是何等胸襟!
“与谁同坐轩”更拨人心弦、发人幽思。与谁同坐?自有苏轼代答,其《点绛唇》有句曰:“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优游林泉,流连山水,禅态幽情,超然物外。





争挽长条落香雪
这是其四,历史之幽。
拙政虽起园于明代,但上溯千余年前的三国就开启了不同凡响的序幕,先是三国郁林太守陆绩府第,嗣后有东晋高士戴顒、晚唐诗人陆龟蒙、宋胡稷言等相继居之。嘉靖时王献臣建成拙政繁华一阵子,撒手西去后,园子便被其不肖子一夜输个精光。其后五百年间竟几十次变换主人,忽而被人强占,忽而被出售,忽而遭没收而充官衙,忽而又成了农民运动领导人办公场所,忽而成了学校,主人走马灯似地换个不停。借用苏轼一句诗,似能委婉概括这一历史奇景:“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似红杏迷人,世人争挽长条,妙!
众多主人中,说来顺治初年新主人陈之遴是最冤的。陈为当时朝廷新贵、弘文院大学士,花钱买下园子后,重加修葺,备极奢丽,多半为了爱妻—苏州名媛徐灿。但购园十年后即获罪被谪辽东,客死谪所,始终未见园中一花一木。他不仅自己背罪,还殃及家人,右眼失明的儿子遭流放,儿媳郁愤而死,拙政园充公。弄得同为一甲二名进士(榜眼)的亲家翁吴梅村,面对园中“钜丽鲜妍,纷披照瞩”的茶花,激愤吟出长诗《咏拙政园山茶花》,开头诗曰:
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
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





听说钱谦益和柳如是也在园中住过,还出资建造了海棠春坞、听雨轩、玲珑馆。想一想他们“一树梨花压海棠”,卿卿我我,如胶似漆,倚玉轩畔、远香堂中,玉手把盏,红袖添香,到处留下了他们爱的痕迹。
后来吴三桂的女儿随女婿王永宁也住进园子里,还大兴土木,刷新建设。
但最让我深感亲切的还是曹雪芹。其祖父曹寅也曾是这里的主人,他买下园中几十间房屋供家眷居住。据说雪芹同志就在拙政园里出生长大,因此《红楼梦》中大观园多处景致都有拙政的影子。如见山楼底层叫藕香榭,红楼梦中贾惜春的住所也称“藕香榭”,第38回这样描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其情状,与拙政之“榭”毫无二致。若非长期生活其间,焉能如此巧合?
就是这座“藕香榭”连着二楼的见山楼,被攻入苏州城的太平天国首领李秀成选作办公室,忠王不仅中意其安全,更被那份慵容的幽雅所陶醉。
拙政之幽,幽在其景,幽在其境,幽在其趣,幽在其史。
幽哉,拙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09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25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