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季午睡起来感觉很累?什么原因?快看看你哪没做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好合好散 发表于 2020-5-26 09:0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好合好散
2020-5-26 09:05:05 4326 0 看楼主


夏天到了,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经历了一个上午的学习和工作的体力、脑力消耗,下午就会容易“眼皮打架”,如此一来,学习和工作都会没有精神,所以我们中午适当地睡一会儿也是极好的。

不过,有的人午睡之后却头昏脑胀,有的人睡了比不睡更累,有的人午睡后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对呢?

这些问题跟睡姿、时间、饮食都有关系,让小固为你慢慢解释。现在,小固先谈谈,我们为什么需要午睡。

为什么我们要午睡?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很多人来说,睡午觉已经渐渐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但是小固还是建议大家中午小憩片刻,下午可以迅速满血复活哦。

No.1

午睡是人的本能需求

中医主张子时大睡、午时小憩。《黄帝内经》认为:子时与午时是阴阳大会时,此时睡眠有利于养阴和养阳,也就是“子午觉”。

在1986年有关“人类睡眠与觉醒的节律”的一项实验也证实了,人完全清醒的状态只能持续差不多4小时,4小时左右就会犯困一次。在一天当中,人最容易觉得想睡的有两个时段:凌晨1:00~4:00和下午13:00~16:00。

在这两个时段中,受生物钟的刺激控制,人体处于生理清醒状态的低潮,需要通过睡眠来再次保证自己恢复体力和精神。只是两者的区别是,午觉睡的时间短,晚上睡的时间长。

因此,下午1点是人的睡眠高峰。尤其是在午餐后,人体睡眠节律就会显露出来。

No.2

午睡能振奋精神,消除困乏



夏季昼长夜短,早上鸟鸣蝉噪,人容易早醒,所以午睡可以很好地弥补晚上睡眠不足。而夏季正午时分气温较高,在人体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大量集中于皮肤,引起体内血液分配不平衡,尤其是大脑血液减少,从而会有脑供血相对不足的现象,使人感到提不起精神来,昏昏欲睡。

这个时候,美美地睡上一觉,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促进人体机能恢复,那么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就自然会事半功倍啦!

即使你没有真的睡着,只要躺下,放松大脑,就会有好处。20分钟的类似瑜伽最后的冥想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No.3

优秀的午睡可以为“健康充电”



午觉时间很短。但不要小瞧了这几十分钟的睡眠,无论是从传统中医,还是从最新的国外研究来看,把它比作最好的“健康充电”法之一,都毫不过分。

中医认为,中午11点到1点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睡眠,有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令人变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此外,国外关于午睡好处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工作压力大使人血压升高,不妨午睡片刻,这样会有助降低血压。

数据统计,在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得益于午休能舒缓心血管系统,并降低人体紧张度。

健康午睡有什么讲究

刚吃完饭最好别立刻午睡

01

午饭后胃内充满尚未消化的食物,如果饭后立即睡觉容易使人产生饱胀感,不利于消化。因此,建议大家吃完午餐后过半小时再进行午睡。

不宜趴着午睡

02




趴着睡容易对脊椎造成损伤,也容易引起食道反流、损伤食管。

建议上班族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张简单的折叠床,躺着睡。又或者枕个U型枕,调低座椅后背,靠在椅子上睡,把腿尽量伸展开放,让下身能够得到放松,这样的睡觉姿势比趴着睡好多了。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03




睡午觉的时间非常重要,不能睡太久。

提倡午睡以小憩为主,包含入睡期和浅睡期,而大部分人这两期睡眠的时间多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太久进入深睡眠期后再觉醒,反而达不到“解乏”的作用。

午睡前不吃油腻,不吃太饱

04




首先,早餐就要吃好。如果早餐吃得少,甚至不吃,很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午餐摄入过量。

一旦在午餐时放开肚皮大吃,将会出现“饭气攻心”的情况,加重胃消化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还会影响睡眠质量。

所以,如果想要下午不犯困,最好还是吃些食材新鲜,由谷类、蛋白质和蔬菜合理搭配而成的午餐。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

最后,午休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盖好衣被,因为人在入睡后体温相对较低,入睡和清醒时的冷热不均容易诱发感冒。

压缩睡眠,不是时间管理的正确方式,且不说睡眠时间够不够,如此长时间的工作,真的工作质量、效率更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好合好散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32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