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梁金川 发表于 2018-12-10 15:4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梁金川
2018-12-10 15:44:54 6473 20 看楼主
教育,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刚当班主任那会,最怕的就是家长跟我说:“孩子在家哭得厉害,不肯来上学了。”我就很着急,和老师们一起反省,是不是教学方式不合错误,是不是生活照顾不够细致,是不是课程让孩子不感兴趣……最后发现不管怎么改变,总有愿来的和不肯来的,而不肯来的,就那么几个。
一个很突出的例子是,有个孩子是走读的,人家每周回家一次,不哭;他每天都回家,早上和妈妈分手时还要大哭一场。后来我就明白了,孩子愿不肯意来主要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家里要求严格,孩子就“自觉”地来上学;家里太松散,父母信心不坚定,孩子就不肯来。
所以后来新的孩子入学时,我都预先给家长说,不要以孩子愿不肯来上学来判断学校的好坏,来不来上学是家长的问题,到了学校能不能学好才是学校的问题,孩子愿意来上学,不是学校的功劳,你也不要高兴太早,说不定哪天他就不肯意来了,如果他不肯意,劝说又无效,你不妨学学孟母。作为家长,连把孩子送来上学的本事都没有,也太菜了吧?果然,从此以后,再也没发生孩子不肯来的问题。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标语,就是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听起来很高明很动人,但事实上从来都没有实现过。为什么?因为它不符合人性,不了解孩子。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并且你不成能真正建立起他的本身觉。小孩子就像个小动物,是一个感性的情绪化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意志力。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儿童的意思。人生而善,但此善只是一种可能, 要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实现人本然之善,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神圣的使命。而一个孩子,他虽然本质上是善的,但他光明的本性还包裹在动物性之中,在现实中的表示只不外是吃喝拉撒,哭哭笑笑。小孩子可以自觉地吃喝玩乐,但不成能自觉地学习。因为动物性的表示是本能,毫不费力,人性的表示却需要必然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点苦头才成。
因此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教育正常的话,至少也要到十五六岁,才能初步建立起来。在此之前,孩子都不成能自觉地学习,都必需有成人的陪伴、督导和管束。孔子“十又五而至于学”,十五岁可以看作孔子自觉性的初步建立,从此他才能够自主学习。
孟子少年时代也逃学,不外他回家一进门,就被老妈一个雷霆万钧的动作——“断机杼”——唬得目瞪口呆,从此乖乖读书。提倡“良知”之教、最重视启发人的自觉的大儒王阳明,少年时代嗜好下棋,屡教不改,有一天下棋时其父大怒,把棋抓过来一把扔到河里,阳明深受震撼,从此立志读书,还写了一首诗记录此事。这些圣贤人物,儿时都不能自觉,何况常人?






所以中国古代教育,“严”字当头。《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民间有“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之说。古代私塾都有戒尺,打手心至为平常,既使十几岁已到青春期的孩子,入学时先生也会展示“夏楚二物”,以“收其威”。古代教育给人的印象似乎偏于严厉,少了爱和关怀,其实不然。
古代父母师长对孩子的爱含蓄深沉,不像今人把“爱孩子”当作旗帜挂在嘴边上。哪有父母不爱本身的孩子呢?一个老师只要人格还算正常,哪会以单纯打孩子为乐呢?但他们深知,孩子蒙味无知,既不懂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只能通过宽猛相济的方法,让他来亲近学习文化经典——人类自古以来积累流传下来的宝贵人生经验,让他逐渐从动物性的存在过渡到文化性的存在。此即“文化”,以文明来化除蒙昧。不然孩子就不能成长,只能溺于动物性的吃喝玩乐而不能自拔。尊重人类文化精华和祖辈的教育经验,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








与此相反,现代西方教育更重视的,是孩子的意志。它认为孩子是上帝带给人类的礼物,是神圣的,他的一举一动一哭一笑都是他意志的表现,成人必需尊重孩子,让孩子顺着他的意志自由发展,一切教育行为都必需通过孩子的意愿来完成,不然就是对孩子的干涉,对上帝的亵渎。
最有代表性的是卢梭的名言:“凡上帝创造的都是好的,一经人类的手就都坏了。”蒙特梭利也说:“儿童是本身成长的,成人只要不干扰他就好了。”他们都无限地赞美儿童,崇拜儿童,蒙特梭利甚至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因此在教育中,孩子的意愿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孩子喜不喜欢成为教育决策的最后依据和评价指标,一切以孩子的意愿为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祖辈父师的经验当然都不重要了。
生命是无价之宝,孩子是神圣的,这个没有人否认,中国人也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万物之灵长”。但孩子是神圣的,难道就意味着他的一切都是神圣的,他一切的生命表示都必需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无理取闹、投机取巧、懒散怯懦、自我中心都值得欣赏赞叹,都必需尊重?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是神圣的,但人的生命是复杂的,现实中多数人都不能完全化去动物性,充分实现其光明本性,儿童更是如此。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逐渐摆脱动物性以实现人性的过程,确切地说是学会以人性把握动物性的过程。此即孟子所说的“大体”与“小体”,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心智成熟的成人一般能够”从其大体“——从心灵出发,小孩则只能”从其小体“——以身体的感觉为指引。
孩子是天真的,可爱的,但也是幼稚无知的,孩子并不是人类抱负的生命状态,人类抱负的生命状态是经历了无数人世风雨的磨炼还葆有一颗赤子之心。现代西方教育没有看到这一点,它没有看到人性的两个层次,没有看到人性在人生命中展开、实现的复杂过程,它把生命看得太死煞,太呆板了!儿童有什么值得崇拜的,谁都曾经是儿童,谁都从儿童走过来,那些饱经磨难而不失纯真博大心灵的圣贤才值得崇拜。








现代西方教育“儿童崇拜”的结果,导致它的教学设计必然以儿童为中心,但实际上它并没有以儿童为中心,而是以儿童的生理需求和简单的情绪反应——所谓“意愿”为中心。孩子喜欢的,就教;不喜欢的,就不教。孩子喜欢这样教,就这样教;孩子喜欢那样教,就那样教。
孩子最喜欢什么呢?吃、喝、玩、乐。于是就给他吃喝玩乐。不喜欢就变着花样让他喜欢,花样变完了还不喜欢就拉到。不要学习经典,就束之高阁;不喜欢父师管教,就放任自流。吃、喝、玩、乐——听起来像笑话,但这确是西方现代教育的精髓!
君不见很多幼儿园比着一天吃几餐吗?君不见很多幼儿园一进去好像进了游乐场吗?君不见无论中西,学生学习内容越来越肤浅无聊吗?这种号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做到极致的话,就只剩下了吃喝玩乐,完全取消了教育。但它有很多动听的名字,曰“尊重”、曰“自由”、曰“个性”、曰“民主”、曰“主体”、曰“自觉” ……
因为过分强调儿童的“自觉”,现代西方教育逐渐排斥了教育中强制的因素,惩戒被看作是对儿童的侵害而在许多国家被明令禁止。只有儿童自发的行为才被认为是有教育意义的,一切都要通过儿童的“自觉”行动来进行。但孩子本质上是一个感性的情绪化的存在,他哪有那么大的自觉性和便宜力呢?于是教育者不得不降低要求牵就孩子,或流于喋喋不休的说教。
我们不是看到很多父母对孩子懒床、不吃饭、无理取闹束手无策,家里整天像兵戈一样吗?不是有很多父母给孩子讲道理磨破了嘴,但孩子依然故我岿然不动吗?教育有这么困难吗?一个成人连一个几岁的小孩子都收拾不住,难道是正常的吗?








其实,这都是自诩开明进步的现代父母们自找苦吃。教育哪有那么困难?孩子哪有那么脆弱?训几句就造成了“心理压抑”?打几下手心就烙下了“心理暗影”?这不免难免太敏感、太小看儿童了。
其实你越不寒而栗,孩子越心事重重。你越干净利索,孩子越光明磊落。小孩子没有理性,当他的行为逾越规范时,如果没有人给他指出来并进行纠正,他就永远没有理性。小孩子意志薄弱,当他做遇到困难要退缩时,如果没有人鼓励他或强制他做下去,他将永远意志薄弱。孩子需要适当的强制,这种强制不是对他的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薄弱虚弱的时候帮他克服困难,获得高层次的体验,他因此变得更加坚强。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生活的一个没有任何强制的环境中,他将永远不能成长,他虽然长大了但心智必然还只停留小孩的水平。所以,不要那么强调孩子的“自觉”了,“自觉”一词对孩子太沉重,他小小的身体和心灵承受不了!该训的时候训一下,该打的时候打一下,只要你训得对,打得适时适度,孩子会因为你训他打他而感到轻松!如果你一直装模作样下不了手,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教、对峙、暗斗,那样孩子才会真正受到伤害而留下巨大的心理暗影!
所以,今天的父母师长们,不要再指望孩子的“自觉”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你看到一个“自觉”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师长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束的结果。这没有什么可羞愧的,孩子就是这样,他需要大人的管束,他必需在大人的管束下才能成长。孩子就是孩子,成人就是成人,成人天然就有管教孩子的权利,只要他人格还算正常,他就有这个能力。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请你自信一点,该怎么教就怎么教,别在意那么多流行的词语和标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jiansen 发表于 2018-12-10 15:45:3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jiansen
2018-12-10 15:45:36 看楼主
讲的真棒[赞]“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古人尚且知道得道理,可如今却正慢慢的被抛弃!因为爸爸上有老婆和四老;老师上面有各级领导和家长!爸爸的教育力不从心,老师为了“明哲保身”!“少年强则国强”,用时间去见证中国下一个四十年的发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qw3362135 发表于 2018-12-10 15:46:0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qw3362135
2018-12-10 15:46:07 看楼主
惩罚和督促是必需的!还有一个办法,让不好好学习的孩子留级。过去,学生不好好学习,成绩差,学生愿意留级,家长支持留级,学校有权利让其留级。可是现在的学籍办理系统非常呆板,学生留级了学籍无法留级,只有出具需要休学的病历学籍才能留级,也就是说学籍才能转到低的年级,不然休想。现实中有些孩子是需要留级的,有些孩子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成绩差,留一次级,重新学习一遍,成绩一般都会好的。有的孩子很聪明,如果不能留级,成绩差,以后每个年级都会跟不上,这样岂不是误了孩子。大家说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晓睿 发表于 2018-12-10 15:46:31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晓睿
2018-12-10 15:46:31 看楼主
中西教育的根本差异在于培养目标不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个社会的零件,我们教育孩子时目光盯着的集体,而不是孩子。西方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他们的目光盯的是人。我们的目标是千人一面,他们是一人一面。并且中国传统教育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吸血鬼海辛 发表于 2018-12-10 15:47:10 | 只看该作者
5#
吸血鬼海辛
2018-12-10 15:47:10 看楼主
建议看看发展心理学这本书,看看什么叫做自我调节能力。通常孩子8-9个月的时候,父母温柔而坚定对待孩子,容易帮手孩子建立自我调节能力,这对以后便宜力的发展至关重要。通常越是打骂呵斥,越难帮手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样的文化还一代传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刚下火车 发表于 2018-12-10 15:48:05 | 只看该作者
6#
刚下火车
2018-12-10 15:48:05 看楼主
四年了,我就是报着这样的愿望,想培养出在学习上有自觉性的孩子,但我失败了!今天这篇文章让我豁然开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刘华平 发表于 2018-12-10 15:48:41 | 只看该作者
7#
刘华平
2018-12-10 15:48:41 看楼主
教育 ,永远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beiyue136 发表于 2018-12-10 15:49:39 | 只看该作者
8#
beiyue136
2018-12-10 15:49:39 看楼主
教育教育,不是批评批评,教育本身就是褒义词,是有血性有温度的词。教育体制是激励(鼓励)机制、奖励机制。教育过程是进位过程、奖励过程。进步就奖,但落后不必然罚,因为社会是进步的,人是进步的,正常人要面子,正常人是有尊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心想事成了 发表于 2018-12-10 15:50:19 | 只看该作者
9#
心想事成了
2018-12-10 15:50:19 看楼主
不必然,有的孩子很早就自觉学习了。我记得我是在小学五年级就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我们那时候的孩子大多是散养。学校作业少,基本上在课堂就完成了,从来没有家庭作业。父母从不外问学习的事,也从没开过家长会,老师都是家访。
我在五年级以前,贪玩得很,所有当时孩子们玩的都玩过了,成绩在班上算个中游。但在五年级上学期,忽了开窍,变得喜欢学习,成债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开学调座位,调到了一堆成债比力好的同学中间。那堆同学爱读书,特别是我的同桌。于是我便跟着他们读书,读的大多是文学名著和战争年代小说。我这人做事喜欢沉浸下去,读得多了,我便将书中的一些喜欢的文字,弄到作文中去。结果作文成绩大幅提高,有一次老师还在课堂上朗读。这一下子就把我的兴趣提起来了,于是篇篇作文精雕细琢,于是作文越来越好,于是也带动了其他科的学习。
二是老师开始重视起我的学习来,于是形成良性循环,学习成债很快进入班上前例。
父母终其一生都没有过问过我们的学习,完全是自生自灭。我们几个兄弟姊妹,也确实学习有好有差。
所以,我觉得小孩子的学习,还是要调动他的内在动力,激发他的求知欲,如此方能自发而积极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ヅ叚娤 发表于 2018-12-10 15:50:53 | 只看该作者
10#
ヅ叚娤
2018-12-10 15:50:53 看楼主
当然,记得很多让学校老师屈辱的小孩子(女孩男孩都有),最后也不敢说出口,还是乖乖上学去了!说话不要太绝对,我是也是孩子的爸爸,记得当初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不肯意去,我也想这可能是适应期,想想和我这样的孩子多的是,就没管。结果,有几次我建议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些自主性,结果我说一句,老师讲了半个小时,我就不言语了。后来班里有孩子手破了,母亲就微信问老师啥情况,结果老师直接把母亲微信删了,第二天更是在家乡会上暗箭伤人的批评了40多分钟。最后让我们决定要转学的是一次放学,我孩子在第一站着,我媳妇在第一,结果孩子开心的跑过来,被老师拦回去,第二次孩子跑过来又被拦回去,最后一位插队的奶奶直接插到媳妇前面,阿谁孩子跑过来老师啥话都没说,这下媳妇就生气了,和她吵了起来。晚上老师给媳妇电话报歉。之后我们就转学,孩子两年多了特别喜欢上学,放学了都不回去。最后先前孩子学校的一些父母问我现在的学校咋样,我说很好。现在大概有将近十个孩子转过来了,都感觉特别好。我只想说,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好鸟,有的老师垃圾的不是一点。单凭你说的事,我也基本可以看出你心里有火,绝对是一位不称职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梁金川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6473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